■《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7個產業被列為現階段的重點發展對象。近日有消息人士稱,中國或將嚴格控制對上述7個新興戰略產業的大規模投資計劃,從而減少受腐敗及產能過剩問題困擾的行業的尖端項目
■截至2010年底,我國風電產業已經累計完成裝機容量42GW,成為最大的風電國家,年度新增1893萬千瓦風電,遠超其他國家,占據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一半。但由于裝機過快增長及并網技術未解決,造成風機閑置嚴重,僅去年新增的裝機容量就有超過30%因未能上網而被浪費。國內各大電力集團在經過多年的跑馬圈地后,已經顯著放緩在風電上的投資
■前不久,鐵道部長盛光祖表示,今年鐵路基礎設施投資為6000億元,這比之前7000億元的計劃要少1000億元。此外,盛光祖也以安全理由降低高鐵速度,由原計劃的每小時380公里,降低至300公里。業內預期,高鐵板塊營收高峰可能已過去,未來營收甚至可能下降。需求的大幅縮減無疑將直接影響相關公司的業績,部分公司原有產能擴張計劃將會大打折扣。
近日有消息人士稱,中國或將嚴格控制對7個新興戰略產業的大規模投資計劃,涵蓋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和節能環保技術,從而減少受腐敗及產能過剩問題困擾的行業的尖端項目。
消息稱,中國原計劃在“十二五”規劃期間向這7個產業投資最多1.5萬億美元,將其打造成經濟增長支柱,進而轉變以生產廉價產品為主的模式。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支出來創造就業和促進經濟活動,最近又以財政資金來遏制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盡管相對平安地度過了這次危機,但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又開始擔心地方政府的巨額債務,并竭力控制通脹。一些外國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可能。
新興產業的市場預期
早在2010年9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7個產業被列為現階段的重點發展對象。
此次明晰的7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之前市場預期基本吻合,“都是現階段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亟待轉向、未來有較大發展前途的產業,基本與國際主要經濟體的發展方向較一致。”當時有證券報告如此表述。
“7個新興行業的空間都非常大,比如節能減排,政府計劃在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現在離這個目標還較遠,發展空間也較大,新能源汽車等被單獨列出來,發展方向非常明確。而且這次提出的7個新興產業特點是與全球其他國家在同一起跑線上,相關行業和股票的前景都較好。”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在當時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而國信證券報告稱,對于這7個新興行業的投資應該從技術和產業準備充分程度及需求在政策刺激下彈性大小這兩個角度把握,看好產業處于爆發期及突破國外壟斷實現進口替代的行業。
就這些新興產業具體而言,國信證券認為具有爆發式增長潛力的行業,主要包括未來幾年將迎來建設高峰期的核電、已進入試點階段的三網融合、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的物聯網、在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下迎來機遇的動力電池及下游背光源需求強勁增長的LED產業等。
但金中和首席執行官曾軍認為,在經濟轉型期,理論上來看國家倡導的7個新興行業都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從現實角度來看,節能環保則更迫切些。
面臨分化的風電產業
據悉,截至2010年底,我國風電產業已經累計完成裝機容量42GW,成為最大的風電國家,年度新增1893萬千瓦風電,遠超其他國家,占據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一半。但由于裝機過快增長及并網技術未解決,造成風機閑置嚴重,僅去年新增的裝機容量就有超過30%因未能上網而被浪費。國內各大電力集團在經過多年的跑馬圈地后,已經顯著放緩在風電上的投資,去年三、四季度投資增速的快速回落已經非常明顯了。
對于2011年及之后的風電行業情況,有分析師預計,國內風機需求已經超過最高點,行業的過度擴張又加劇了產能過剩,風電產業可能面臨較為艱難的一段時期。不過,個別企業在風機出口或海上風電上可能會有超預期的表現。
在上述問題尚未得到解決的同時,國內整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80多家整機商中僅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和東方電氣三家廠商就搶占了中國市場半數以上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