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出臺趨嚴的并網標準以及進一步收緊風電項目的審批,必然帶來風電行業發展速度的放緩,從而會對相關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加速風電行業的整合。但無論從行業發展趨勢還是國家政策的角度來說,風電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空間十分巨大,不會因為風電行業一時的困境而發生改變。
近日,部分風電上市企業相繼公布了2011年中期經營業績,包括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明陽風電、湘電風能、東方電氣以及部分零部件廠商的風電業務中期業績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中報業績整體下滑
“影響金風科技中報業績下滑主要是兩個因素,一是風電行業增速放緩;一是市場競爭加劇,風電機組價格下降。”金風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目前的風電行業存在“非理性低價競爭”,不計產品質量的“價格戰”,必將影響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也最終影響客戶的長期收益。
金風科技27日公布中期財務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1.94億元,同比下降17.61%;完成凈利潤4.25億元,同比下降45.05%。
“從去年年底開始,隨著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相繼出臺,行業政策的調整和各項并網技術標準的相繼頒布等,我們已經預見到市場放緩的趨勢。”金風上述負責人表示。
行業龍頭華銳風電29日公布中期財務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3.25億元,同比下降29.45%;完成凈利潤 6.59億元,同比下降48.30%。東方電氣、湘電股份等主營風力發電機組的上市公司上半年的業績也出現大幅下滑。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認為,目前風機企業業績下滑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政府為進一步規范風電行業的發展,收緊了風電項目的審批權,并提出了更加嚴格的風電并網標準,這些舉措進一步提高了風電行業的技術門檻,也增加了風機企業的制造成本。另外,宏觀經濟環境帶來的原材料價格上升以及資金壓力削弱了風機企業的盈利能力。例如稀土價格的大幅上漲增加了永磁直驅風機的制造成本。
“面臨行業變化,金風科技仍需加強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以及發電效率,為客戶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內創造最大化價值。”金風上述負責人表示。
他說,金風科技的整體業務布局和國際化布局已成熟,業務模式上已經打造了“風電整體解決方案”,包含風機整機制造和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生產(電控系統、葉片等)、風電“一站式”服務以及風電場投資運營;從國際化業務布局上來看,金風科技已在海外成立了10多家分支機構,覆蓋北美、南美、澳洲、歐洲和非洲等市場,全球化業務布局日趨成熟和完善。
風電行業面臨洗牌
“風機企業整體業績下滑,對于風電行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蕭函表示,風電行業勢必掀起大規模的“洗牌”。
他說,不利的影響主要是削弱了風機行業的整體利潤,行業增長速度將會放緩,企業盈利壓力增加。同時也增加了行業價格戰的風險,這又會導致風機質量進一步下降。另外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將會變得更加惡劣。有利的方面則體現在有利于風機行業優勝劣汰,具備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價格優勢和規模優勢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整個行業將由無序的野蠻增長向有序的理性增長轉變。
近期,國家出臺趨嚴的并網標準以及進一步收緊風電項目的審批,也必然帶來風電行業發展速度的放緩,從而會對相關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加速風電行業的整合。
對未來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前景,業內人士仍然普遍看好。蕭函認為,無論從行業發展趨勢還是國家政策的角度來說,風電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空間都是十分巨大的,這不會因為風電行業一時的困境而發生改變。
“在國內風電行業整體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幾乎成為國內具有實力的風機設備制造商的共同選擇。”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盡管目前中國的風機在質量方面與國外先進企業尚有差距,但是國內風機制造成本遠低于國外,這為國內的風機廠商提供了良好的競爭武器。例如,三一電氣通過為美國Ralls風電場10兆瓦工程提供風電機組成功登陸北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