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3月19日)召開的“2009中國國際節能減排與社會責任高峰論壇”上,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主任陳永杰表示,應該加大新能源的發展力度,“國家制訂了十個產業振興規劃,建議第十一個為新能源振興規劃。”
陳永杰表示,以風能為例,盡管從目前的生產成本來看,傳統能源的生產成本為風能的二分之一,但傳統能源的社會成本卻是風能的兩倍。目前我國以煤電為主的傳統能源占據了整個能源結構的70%。傳統能源生產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污染問題將會成為一個長期的社會問題。經濟增長仍以污染和增加整體社會成本作為代價。
“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戰略,應該將新能源的發展列入第十一個振興規劃中。”陳永杰表示。
同一天,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京舉行的“2009中國國際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科技高層論壇”上表示,實施節能減排戰略,大力發展新能源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即使在當前經濟運行壓力加大的環境下,中國政府仍然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和發展新能源。”
萬鋼認為,重振全球經濟,除了修復遭受重創的國際金融體系之外,根本的解決之道還在于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催生一系列新興產業,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歷史發展的經驗表明,每一次大的經濟危機常常伴隨著一場新的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又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和繁榮的重要引擎。”
據萬鋼介紹,中國將運用多種金融工具,加強對從事節能環保技術研發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在政府采購政策中綜合考慮消耗、環境和資源利用的成本,對清潔能源、節能汽車、綠色家電的生產、銷售和應用給予稅收優惠、直接補貼和差別定價政策。
也是同一天,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將推動插入式混合動力汽車發展的24億美元援助計劃。目標是推進可再生能源使用,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
新能源產業有可能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本世紀以來能源問題成為制約全球經濟發展的瓶頸,出現了環境污染、溫室效應等負面問題,特別是面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發展新能源不僅可以解決長期困擾政府、科學家和居民的難題,走出一條新經濟增長模式,更可以拉動就業。如奧巴馬政府未來10年內鼓勵私人部門建立未來新能源領域戰略性投資1500億美元,由此提供5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
經濟學家認為,新能源時代不僅僅是汽車,它包含了很多很多的領域,譬如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氫能以及新型高效電池等等。這些領域目前的上市公司都有涉足,它們就擺在我們的眼前,就看誰能抓住機會了。新能源類股票將長期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