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行業連續五年的高速增長突然放緩,惡性價格競爭、產能過剩陰影、技術門檻提高、補貼政策退出,似乎預示著行業瓶頸已悄然來臨。
今年上半年,華銳風電[27.76 1.02% 股吧 研報](601558.SH)、金風科技[12.19 0.74% 股吧 研報](002202.SZ)、東風電氣(600875.SH)、湘電股份[10.28 -0.39% 股吧 研報](600416.SH)等主營風力發電機組的上市公司業績普遍出現大幅下滑。
行業龍頭華銳風電今天發布半年報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3.25億元,同比下降29.45%;實現凈利潤 6.59億元,同比下降48.30%。
價格越來越低是大趨勢
“2011年上半年,中國風電[0.46 2.22%]行業面臨重要轉折。”金風科技在半年報中稱,從宏觀經濟環境來看,銀根緊縮給企業帶來一定資金壓力、原材料價格上漲在一定程度上擠壓風電設備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從行業政策來看,一系列行業政策的出臺,不僅收緊了新建項目的審批權,暫緩并網核準,而且提出了更加嚴格的并網技術、檢測要求,提高行業技術門檻,這些措施在短期內給市場以及公司本身帶來一定壓力。
上半年,金風科技實現營業收入51.94億元,同比降低17.6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4.25億元,同比減少45.05%。
對于業績下滑,華銳風電高級副總裁陶剛昨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靠政府補貼長期維持高利潤,風電行業也一樣,未來價格越來越低是一個大趨勢,今后行業增速將回歸理性。
平安證券[0.00 0.00%]分析師竇澤云表示,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國內整機制造商目前已近百家,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在缺少第三方獨立檢測機構的市場環境中,價格戰仍然是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2011年風機價格進一步下滑,1.5MW主流機型的價格已跌破3500元。
高增長很大程度靠補貼
受政策鼓勵,從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中,國內風電工程建設完成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37.76%、173.54%、208.27%、48.27%和13.97%。2010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8.9GW,到2010年底累計風電裝機容量達到44.7GW。
行業爆發式增長很快讓產能開始過剩。竇澤云表示,2011年國內整機制造商總產能已達到29GW,而需求則為15~18GW,過剩產能仍難消納。
由于風電裝機過快增長及并網技術未解決,造成風機閑置嚴重,2010年新增的18.9GW風電裝機中,僅有14GW并網。2011年,風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僅有2097小時,遠低于整個發電設備行業4660小時平均水平。
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補貼。以金風科技為例,2010年公司風電專項資金補助為3550萬元,占凈利潤的比例為1.66%,湘電股份中風電專項資金補助占凈利潤比例也為1.6%。
近年來,各國逐漸取消對新能源的補貼政策。中國也從今年開始取消了風電采購補貼政策,這一政策動向很快體現在了行業盈利情況上。
稀土漲價傷及永磁機
風機行業永磁直驅風機和雙饋風機兩種技術路線,原本不分高下,甚至永磁直驅風機被認為在可靠性、電網兼容性等方面更有優勢,然而隨著稀土價格的暴漲,永磁直驅風機的競爭力開始下降。
金風科技和湘電股份是永磁直驅風機的主要生產企業,今年上半年,湘電股份風力發電系統業務毛利率下滑6.1個百分點至8.03%,其主要原因包括風電競爭的激烈使風機價格出現進一步下滑、直驅風機主要原材料之一釹鐵硼大幅漲價導致毛利率快速下降。
今年上半年,稀土價格大幅飆升。永磁直驅風機使用的是永磁釹鐵硼材料,釹鐵硼材料中的釹是稀土元素。中金公司分析師陳華在研究報告中稱,金風科技一臺1.5MW永磁直驅發電機大約消耗掉1MT(公噸)永磁材料。受稀土價格上漲影響,永磁材料現貨價格從每公斤約100元飆升至約700元。按此計算,一臺1.5MW永磁直驅發電機今年年初采購的永磁材料還只有10萬元,但是目前如果完全按照現貨價格,將升至70萬元。
而雙饋風機由于不需要稀土,所以并未受到稀土價格上漲的影響。愛建證券分析師穆運周認為,下半年永磁直驅風機產量必然會下降,對于替代者雙饋式機組生產企業是利好,對于永磁直驅風機為主的生產企業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預計永磁直驅風機銷售增速會下降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