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風電并網容量已超過4000萬kW,風電設備行業總體產能更是超過2500萬kW,我國也成為全球風電裝機容量最多的國家。但青云直上般的發展并沒有緩解用電難——由于電網接納能力不足,一些風能資源最好的地區只能限制風電設施發電。
如果能把電儲存在比較好的“銀行”中,閑時可存,忙時可取,那將大大改善我國用電緊張的局面。但“電銀行”需要大容量儲能技術。“儲能是支撐智能電網和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市政協委員、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里清在提案中說。
儲能技術的主戰場:削峰填谷
一直以來,削峰填谷被認為是儲能技術最適合的“戰場”。
2000年以來,我國電網峰谷差逐年增大,多數電網的高峰負荷增長幅度在10%左右甚至更高,而低谷負荷的增長幅度則維持在5%甚至更低。峰谷差的增加幅度大于負荷的增長幅度,在電網中引入儲能系統是實現電網調峰的迫切需求。全面開發應用調峰儲能電池,將大幅提高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
在電力行業的所有環節中,發電、輸送、配電以及使用都可以應用儲能技術。它既能提供緊急狀態下的備用電力;也可為偏遠地區或島嶼解決離網環境中的電力供應問題;分布式儲能可提高智能電網的調節能力;電動汽車充電站也需要儲能技術進行緩沖和調節。
胡里清表示,儲能技術已成為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大規模發展的主要瓶頸。
未來的儲能領域:三種電池共存
如果儲能技術無法取得突破,就不可能有新能源的大規模應用和發展。然而現狀恰恰就是,儲能的核心技術一直難以取得突破。
“就目前來說,化學儲能被認為更符合清潔能源的發展方向。”胡里清說,對于電網儲能應用,釩電池和鈉硫電池是兩種已經被市場認可的主要商用技術。相比較而言,鈉硫電池運行溫度高,對充放電有特殊控制要求,需要增加2-3倍的冗余;鋰電池的儲能時間有限,僅適用電網調頻;釩電池在容量、持續時間、使用壽命、運行安全性方面更為理想。
由于每種儲能技術都有優缺點,因此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儲能領域必然是鈉硫電池、釩電池、鋰電池等技術共存。但三種技術也有長短。胡里清認為釩電池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儲能技術,原因在于我國釩礦資源豐富,且擁有核心技術。據悉,釩電池技術目前處于與風電、光伏電進行配套示范運行階段,商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前期。
鼓勵峰谷分時電價
在我國現有的以火電為基礎的電力價格體系中,新能源發電猶如襁褓中的嬰兒,必須依賴政府財政補貼支持。但稍稍改變一個用電制度就能讓“嬰兒”快速長大——這就是峰谷電價政策。胡里清說,我國除極少數地區有零星的分時電價外,基本沒有實施峰谷電價。儲能是在低谷時“儲電”、高峰時“供電”,峰谷電價差可以成為投資儲能的基本收入來源。政府應推行具有激勵效果的峰谷分時電價,推動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
儲能技術正朝著大容量、高轉換率和應用低成本的方向發展。這為同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低成本生產優勢的中國企業提供了難得的領先機遇。如果政策到位,我國儲能產業既可快速成長為在全球有重要影響的新興戰略性產業,又能極大地促進國內新能源的規?;l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