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我們的數據可以為企業至少節省一年的測風時間
不能把風電功率預測理解成為限制風電發展的門檻
按照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風電場功率預測預報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今年1月1日,已經并網運行的風電場要建立起風電預報預測體系,7月1日開始正式運行。2012年仍然是中國風電的調整發展年,隨著相關規定的實施,風資源評估和風電功率預報將在風電并網調度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就此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副主任楊振斌,他從氣象的角度,對我國風能預報和風電健康發展提出了一些觀點和建議。
預報有利于提高風電整體效益
中國能源報:我國風能預報技術是從何時開始研究的?
楊振斌:我們從2003年左右就開始關注風能預報技術.當時中國風電發展剛剛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因有機會參與一些國際風能合作的項目,通過這些項目,我們了解到國外風能發達國家開展風能預報技術研究、為什么需要風能預報、預報對風電場和電網有哪些貢獻等等。
在與歐洲如德國專家的交流中,我們注意到歐洲已經在開展風電預報的事實,也開始在國內針對風能預報技術開展研究,進行技術積累。眾所周知,電力在歐洲是通過電力交易市場進行交易的,在那里所有并網的電力都要進行預測,當然也包括風電。通過預測,一方面有利于電網的運營,有利于降低風電對電網安全帶來的潛在風險,另一方面,對于風電場端也是非常有益的,通過準確的預測,可使得風電場運營商在電力交易中獲取最大的利益。可以說,風能預報在歐洲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提高了風電的整體效益。
中國能源報:我國風能預報技術發展的現狀如何?
楊振斌:過去,氣象部門主要是為農服務,服務于“三農”,而現在做風能預測,是針對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特定的行業提供服務,也是充分發揮我們氣象部門的專業技術優勢,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風能預報屬于專業氣象預報范疇,氣象預報技術,尤其是數值天氣預報技術,決定了風能預報的準確率。
2011年7月,中國氣象局初步建立了風能預報業務。這項業務是在奧運氣象服務成果BJ-RUC數值預報系統的基礎上建立的,可以提供全國9公里、部分地區3公里甚至更高分辨率的風能數值天氣預報產品。需要說明的是,風能數值天氣預報是預測風等氣象要素的,而風電場發多少電需要的是風電功率預測,因此,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中心還組織研發了中國氣象局風電功率預報系統,通過去年下半年在河北、寧夏、甘肅等地,針對試點風電場進行的預報服務試驗結果表明,準確率達到了國家能源局提出的考核精度要求。
發揮氣象優勢,力促風電并網
中國能源報:如何發揮氣象部門的優勢,使風能預報在風電并網調度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楊振斌:除了開展風能數值天氣預報,提供高質量的風能數值天氣預報公共服務、專業服務外,氣象部門還可以通過與電力企業的合作,將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等信息及時提供給風電場、電網等企業,提高風電場、電網等電力設施對災害性天氣防御能力,有效降低潛在的安全風險。近期,在國家能源局的組織下,氣象部門正在積極推動風能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體系和風能數值天氣預報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風能預報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