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鏡頭
海外市場路越來越窄
46GW(GW=100萬千瓦),國際風能協會4月17日給出了一份對于2012年全球風能新裝機容量的預測。對于中國的風機廠商來說,這并非一個好的消息。
在這一預測下,2012年新裝機增速僅為12%。
在國內市場上,新裝機增速趨緩以及競爭加劇已經使得國內廠商利潤大幅下滑;在國內廠商冀望海外市場之時,他們面對的將是更劇烈的競爭。
歐洲市場巔峰已過
歐洲是現代風電行業發端之處,亦是風電行業早期最大的市場。但在中國企業將目光瞄向歐洲之時,歐洲市場的黃金時期已過。
但一些分析師認為,雖然增速放緩,歐洲市場后續發展仍有空間。此前歐盟制定的2020年能源行動計劃指出,風電占整個歐盟電力消費的比例應達14%,而到2011年底,這一比例僅為6.3%。
另一方面對于歐洲再生能源市場的利好是,自日本核危機之后,歐洲普遍對核電更謹慎,甚至“退核”,這使得能源緊缺的歐洲對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
美國市場遇貿易壁壘
美國是全球風電行業第三大市場,在新增裝機容量上,且呈現出明顯上升的趨勢。
截至2010年底,在美國風電占全部發電量的比例只有2.3%,而布什政府時期制定的計劃中,到2030年應有20%的電力供應來自于風電。
2011年美國新增風電發電容量增長36%,在全球居于首位。
但在美國市場,風電是政策制定者在考慮就業問題時的一個重要行業。
風機制造行業中,包括葉輪、渦輪機、風電塔、變流器等諸多部件。在美國,這一產業涉及400多家工廠以及7.5萬名雇員。
國內風機主機廠商目前僅有金風、華銳等廠家將產品送入美國市場,但美國對于中國風電產業的反傾銷已經開始。
2011年12月29日,美國風電塔聯盟向美商務部及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進口自中國的應用級風電塔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尋求征收超過64.37%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