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倒退到2009年,正值國內新能源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風”車搖曳、旭“日”高照下,雄心滿滿,志懷千里的不僅僅是一干設備及開發商們,還有深浸其中,賺得盆滿缽滿的眾多PE/VC。
而今,市場激變,政策收緊,企業低價競爭白熱化已讓國內新能源產業一夜間經歷冰火兩重天,這把火,不僅讓實體產業界的大佬們煎熬不易,更深深灼傷了資本界的PE/VC們。
新能源似乎已漸漸失去昔日風光,一些欲進軍此間的PE/VC們選擇了黯然離場,整個產業經歷前所未有的融資危機。從譜寫一個個一夜造富神話,到如今財富大幅縮水,業內分析認為,行業發展開始步入理性,也預示著PE對于新興產業的態度也應隨之走出非理性。
華銳風電下跌PE財富縮水
2011年以前,國內新能源產業飛速發展的春風幾乎吹遍了整個PE/VC界,特別是2009年金融危機自后的那段時間,一系列行業展會及投融資論壇上最活躍的當屬各路PE/VC精英。
據投中集團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1年我國新能源(以風電和光伏為主)行業披露的私募融資案例超過100起,融資金額逾27億美元。其中,2009年到2010年期間融資規模更占據近年來總量的一半左右。
青云創投相關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2009年到2010年有一半的資金都投到了新能源領域,涉及領域不僅包括產業鏈主環節,還涵蓋各細分領域。
彼時,產業虛熱氛圍也著實讓眾多PE/VC嘗到了甜頭,其中一些行業龍頭上市及其所造就的一個個PE創富神話最具標志性。以2010年完成IPO的華銳風電為例,其前十大股東中PE基金占據9席,其中PE界兩大佬闞治東、尉文淵從中迅速累積身價近達100億元,而第二大股東新天域投資更是收獲上百倍賬面回報。
然而,伴隨風電及光伏產業去年以來相繼步入深度寒冬期,一切都在這一年時間里被改寫。據投中集團跟蹤的近一年風電、光伏兩大領域多起IPO案例中,除亞瑪頓以外,其他幾家企業的賬面退出回報率均在3、4倍左右,較之前的華銳風電(184倍)、金風科技(27倍)、無錫尚德(約13倍)的高退出回報大幅回落。
盡管華銳風電短期回報豐厚,但2011年業績大幅下挫近七成,至目前市值已蒸發逾600億元,如果以其最新股價衡量,闞治東、尉文淵兩大佬手持的2.1億和7140萬股截至目前已分別縮水超過59億元和11億元。
對新能源“審美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