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市場感到矛盾的是,國內一方面在“棄風”,另一方面政府又在大力推動風電建設。來自國家發改委網站“項目審批和核準”欄目,僅今年上半年,5大電力集團以及國華電力共6大發電集團,經發改委審核通過的發電項目共有131個。其中,華電集團通過項目為32個。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所有審核通過的項目都是風電發電項目。如何解釋這些“一邊棄、一邊建”的矛盾現象?
在我們看來,問題不僅僅是在所謂生產過剩,也不只是電網壟斷,而是中國在風電問題上缺少能系統協調各種政策的決策機制。從清潔能源角度看風電是一個角度,從產業發展來看又是一個角度,從消費來看則是另外的角度。從新能源發展較好的國家來看,其鼓勵新能源設備制造、新能源生產、新能源消費的多種政策都會緊密配合,僅僅在消費領域,就有大量的財政、稅收、補貼、收購等政策在發揮作用。
反觀國內,在鼓勵新能源消費利用方面的政策不是缺失、就是缺乏配套。這反映了中國的產業政策、能源政策、反壟斷政策等多個領域政策的極不協調,甚至互相打架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國內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往往在能源利用環節給比下去了,成為整個產業的“瓶頸”。安邦研究人員曾經分析過,國內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走上了與其他制造業相似的路子“重制造、輕利用”,最卡脖子的地方就是消費問題,結果在新能源產業中形成了大量的“堰塞湖”。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目前,美國和歐洲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十分關注,現在也開始通過貿易磨擦來限制中國新能源產品的出口。對此,中國一定要研究和出臺刺激國內新能源消費利用的政策體系。否則,一旦“堰塞湖”崩潰,那將對國內產業、銀行、基金等行業的發展,都造成不同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