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示范基地采訪的時候,有好幾次時陰時晴。王銀明說,在這種情況下,儲能裝置可以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不然的話,天陰時電網調度要立即命令備用火電啟用,2分鐘后天晴了,火電又要停止出力,很不經濟。
他介紹說,經過風光儲幾種能源模式互補之后,最終輸出的電能可以基本達到常規電源的性能指標,目前已經累計發電1.4億度。
匯聚多種技術路線
和人們通常見到的三個大葉片的風機不同,這里還有一種垂直軸的風機。遠遠望去,很像一把張開的巨傘。
王銀明說,這種1兆瓦的垂直軸風機,是國內最大的同類型風機,特點是對風向沒有要求,可以利用來自不同方向的風力,提高風能利用效率20%至30%。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風光儲輸基地,可以說是風電、光伏發電和儲能設備的大薈萃,匯集了這三類能源利用方式中各類工業化路線的裝置。
在風電發電中,已投運容量93.5兆瓦,涵蓋了4種機型:2兆瓦雙饋變速型風機;2.5兆瓦永磁直驅型風機;3兆瓦永磁直驅型風機,這也是國內并網運行的單機容量最大的永磁直驅型風機;1兆瓦垂直軸風機,還有一臺5兆瓦大容量風機將于年內投運。
在太陽能發電中,已投運容量40兆瓦,涵蓋了5種發電設備:多晶硅光伏組件;單晶硅光伏組件;非晶薄膜光伏組件;背接觸式光伏組件;高倍聚光電池組件。
在儲能裝備中,已投運14兆瓦磷酸鐵鋰電池,這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鋰電池儲能電站,計劃下半年投產液流電池,鈉硫電池儲能系統也正在進行招標采購。
據介紹,之所以匯集如此種類繁多的裝備,是為了積累實驗數據,可以比較各類技術路線的優劣,為我國新能源大規模友好接入電網積累經驗。
“經過風電、光伏發電和儲能系統的互補,這些綠色電力通過智能變電站并網外送,并經過升壓,最終送到北京,點亮首都的萬家燈火。”王銀明說。
現在,這里幾乎每天都有人前來參觀,很多到張家口市的人會專程坐上1個多小時的車,前來參觀這個世界最大的風光儲基地,可以說是張家口的一張名片。
對于未來,他們有著很多暢想:基地的整體規劃面積是7500畝,規劃建設至少300兆瓦風電、100兆瓦光伏發電和110兆瓦儲能電站,為更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電網探索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