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我國兩大電網也悉數介入了風電開發領域。繼國家電網成立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染指風電項目開發后,今年6月25日,南方電網控股子公司南網綜合能源有限公司在官網發布消息,稱由該公司牽頭,聯合明陽風電、粵電集團,以及國內能源和相關領域的8家知名企業共同出資的南方海上風電聯合開發有限公司在6月20日成立。
本報記者查詢國家發改委網站發現,僅今年1—5月,5大電力集團以及國華電力共6大發電集團,經發改委審核通過的發電項目共有131個。值得注意的是,這131個項目,審核通過的124個項目都是風電項目。
或為應對“配額制”奪資源
當前風電行業的整體市場行情不甚理想。資深行業分析師王毓明表示,去年國家收緊審批等相關政策影響了風電廠的建設進度,如今隨著政策效應過去,電力廠商可能有集中釋放的意愿。而電力巨頭在搶占風能資源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動力。
“總體來說,風電是相對成熟或者說成本相對較低的新能源,與光伏相比,電網對它的接受度也稍微要高一些。”王毓明說。
8月1日,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林伯強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電力巨頭之所以對風電密集布局,至少基于兩個方面的大背景:一是今后國家可能針對電網和發電公司采取“配額制”,即出臺規定,要求企業的電源結構中有多少必須是清潔能源。雖然目前這個百分比還沒有出來,但我覺得今后一定會執行的。二是對于5大發電集團來說,火電常年虧損,賺不到錢,對火電積極性不是很高,所以朝其他方面發展也是對的,這也符合潮流嘛。”
林伯強表示,風電項目的回報與風能資源有很大關系,上述電力巨頭應該是在等待“配額制”政策出臺的背景下,先在廣東等一些風能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把好的資源圈下來。”
“對風電的布局,也是戰略性的嘛,目前風電的占比不足2%,這勢必會是將來的方向。”林伯強說,另一方面,上述舉動與跟這些企業圈資源也有一定的關系。
“因為風電的回報與風能資源有很大的關系,而一旦‘配額制’下來,就馬上必須做(風電),所以先把資源圈下來。”林伯強補充說,企業們也心知肚明的,配額制一定會下來。而以上述陽山縣的項目為例,我國風電并網難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北”(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而布局到廣東,由于南方電網對風電并網的問題不是很大,這也給它造成提高風電比例的一個合理訴求。
有望共享“十二五”風電“萬億蛋糕”
按照日前發布的《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2015年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將達1億千瓦,而消納是這一目標實現的關鍵。國家電網在15日召開的促進新能源發展新聞發布會上提出,將圍繞“十二五”重點建設的九大風電基地,按照先省內后區域再全國的原則,建立全國性大電網來促進風電消納。
近年來,我國風電發展迅速。單從風電裝機來看,截至2012年6月,我國并網風電5258萬千瓦,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但受制于并網、消納問題,風電“棄風”現象嚴重。“風電和電網規劃銜接不夠、風電前期和建設周期大大短于電網建設周期以及風機缺乏統一標準等,是風電并網難的重要原因。”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稱。
而按照國家風電發展規劃,2015年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將達1億千瓦,2020年達到2億千瓦,重點建設河北、蒙東、蒙西、吉林、甘肅、山東、江蘇、新疆和黑龍江等9個大型風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