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洗滌過的天空,綻放出湛藍的夢幻,隨著夕陽西下,白云慢慢鍍上了金邊,兩相交映,中國的風機就在這美麗的東非高原上轉動。
這是今年中非論壇宣傳片的一幕,這一幕位于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牽頭聯合中地海外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的我國第一個國際風電EPC項目、第一個兩優支持的新能源項目——埃塞俄比亞阿達瑪(ADAMA)風電場。這是中國第一個技術、標準、管理、設備整體走出去的風電項目,采用中國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和驗收,采用中國風機設備和中國監理。當我國央企走入非洲攫取資源的“新殖民主義”質疑聲四起時,在場的人們無不為這樣的美麗而和諧的畫面所動容。“我們的風機真正做到了讓埃塞俄比亞人民引以為豪,因為它代表了全球最先進的產品和技術水平。埃塞俄比亞這樣的非洲國家可以挺起胸脯告訴世界,他們也在為全球氣候變化貢獻綿薄之力。”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黃河對本報記者說。
埃塞典范:從經濟援助到技術援助
經過多年的“走出去”發展,中央企業海外業務模式和區域領域逐步拓展,國際化經營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據商務部統計,2011年中央企業在境外(含港澳地區)營業收入3.5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280億元,明顯好于境內經營水平。
胡錦濤總書記在今年的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上表示,2011年中非貿易額達到1663億美元,中國累計對非直接投資金額已達150多億美元,項目遍及非洲50個國家。今后三年將在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擴大投資和融資領域合作。
阿達瑪風電場就是中國對非技術援助的典型,不僅授人以魚,更是授人以漁。埃塞俄比亞約有8000萬人口,2011年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約210萬kW,用電人口僅約41%,電力需求也急劇增長。與此同時,雖然埃塞目前尚未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石化資源,但水電、風電、太陽能和地熱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且互補性較好。
據此,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與埃塞俄比亞礦產能源部(現為水和能源部)于2009年9月簽訂埃塞俄比亞風電和太陽能規劃的備忘錄。這是中國第一個技術、標準、管理、設備整體走出去的風電項目,采用中國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和驗收,采用中國風機設備和中國監理。
這為埃塞俄比亞提供今后1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思路。2012年4月埃塞俄比亞水和能源部組織各相關單位對《中國援埃塞俄比亞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規劃報告》進行了討論和審查。“我們這個數據是埃塞俄比亞人民自己測量的8倍。”黃河對本報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