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顯示,盡管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日益加深,但是,200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仍然取得了可觀的成績。
“到2008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總計約為2.5億噸標準煤,約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9%,比2005年的7%左右上升了2%。”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俊峰日前在2009年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論壇上說,“其中水電為1.8億噸標準煤,太陽能、風能、現代技術生物質能為7000萬噸標準煤,這向201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占全國一次能源的比例達到10%的戰略目標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風電、太陽能表現搶眼
據李俊峰介紹,過去一年,在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中以風電和太陽能的企業表現尤為搶眼。2008年在風電新增市場份額中,國內產品占65%左右,比2005年提高了近30個百分點;在累計市場份額中,國內企業的比例達到55%。
據悉,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建成250多個風電場,不僅全面掌握了風電場運行管理的技術和經驗,還培養和鍛煉了一批風電設計和施工的技術人才。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動風力發電技術試驗平臺和人才培養機制的建設,以便為風電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不難發現,目前世界各國普遍看好我國的風電市場,據國際社會預計,我國將在2020年以后超過德國和美國,成為世界上風電裝機容量最大和風電設備供應量最大的國家。屆時,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有望達到1億~1.2億千瓦。
2008年,我國的太陽能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據李俊峰介紹,2000年,我國光伏組件的生產能力不到10兆瓦,但截止到2008年底,我國光伏電池產量達到了2500多兆瓦,已經躍居世界第1位。
據悉,自2006年以來,由于光伏產業鏈的發展不平衡,造成國際市場多晶硅原料的緊缺和漲價,我國的光伏生產企業于是開始投資硅材料的生產。2007年已經形成1000噸左右的生產能力,2008年可能達到4000噸的生產能力,預計2010年,我國的光伏發電產品產量可能突破5000兆瓦,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電池生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