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以后,中國將出現第五代領導人。中外媒體已經開始高密度關注中國政壇的變化,人們普遍關心新一屆政府的政策走向。
這幾天,不斷接到各種采訪,應對不暇。記者們問的問題多種多樣,不過,中心點都是:新政府將要做什么?會做什么?除了經濟問題,還有政治問題,除了國內的問題,還有國際問題。
本文撇開國際問題不談,專門討論國內問題,而且集中在經濟和政府兩個方面。同時,在并不知道新政府會干什么、會怎么干的情況下,我大膽說出新一屆政府必須做什么的想法,供大家參考。
我認為,‘民生、廉政、環保’是新一屆政府必須燒好的三把火。
本文的第一部分回顧胡溫體系下的改革成就,并指出過去十年積累下來的幾個主要問題。而為了化解、或者減輕這些問題給中國可持續發展所帶來的阻礙和破壞,新一屆政府必須解決好民生、廉政和環保三大問題。所以,第二節到第四節,將對其中的每一個問題展開詳細的討論。
過去10年的成就和挑戰
無可否定,在胡錦濤和溫家寶的領導下,過去10年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崛起速度最驚人的10年。
引起中國快速崛起的最大催化劑,是其2001年底加入了WTO。有了WTO這塊敲門磚,中國全方位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充分發揮其固有的人力和人才優勢,加上信息化革命的推動,使中國的規模和范圍經濟效率得到了充分發揮,10年間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用了30年以上走過的國際化和國際勞動分工所走過的路程。
從2001年到2011年,中國的GDP年均增長速度在先期20年高速發展的前提下,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人均GDP從不到1000美元增長到了5500美元,GDP總量從1.3萬億美元增長到了7.5萬億美元,GDP占世界GDP總量的比重從4.2%增長到了10.5%。
國際貿易飛速發展,進出口總量的增長速度平均每年超過20%。從2010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和第二大貿易國。到2011年底,外匯儲備高達3.2萬億美元,占世界外匯儲備總量的三分之一,是第二大外匯儲備大國日本的儲備量的三倍。
與此同時,中國有220多種主要的工農業產品產量排在世界的第一位,包括糧食、棉花、布、鋼、水泥、煤炭、電力、汽車、電腦、手機,等等。其中,電腦和手機等主要工業產品占世界的份額超過70%。換句話說,中國如果不生產這些產品,全世界的消費者立馬傻眼。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對中國不僅恨的咬牙切齒,卻不得不對中國愛的不可開交的緣故。美國恨的是中國崛起太快,心里不舒服,愛的是中國勞動人民能夠給美國的消費者制造無窮無盡的、價廉物美的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