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拆分之惑
無風不起浪。引爆國網拆分傳言的導火索是其主管部門電監會和國家能源局的機構變動。新一輪大部制改革后,電監會并入國家能源局,電力市場化改革徘徊十年不前的局面很有可能在能源監管擴權之后被迅速打破。
“我們認為從國家層面推動的體制改革是很有可能從國家電網改革開始入手。”國金證券行業分析師邢志剛說到。
邢志剛對騰訊財經表示,“從去年年底出臺的一系列風電、光伏分布式發電政策看出來,目前國家層面在制約國家電網集權和壟斷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
這種質疑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國家電網“一網獨大”的格局。
在城市中遠離居民區的地方,抬頭便可以看到高壓電線架成的網。這張巨大的網隸屬于這個婦孺皆知的巨無霸公司——國家電網。但這些網也只是這個電網帝國的縮影。
直接服務于這家公司的員工超過200萬,相當于北京市總人口數的十分之一。它同時擁有中國88%以上的輸電線路,業務范圍覆蓋26個省。
這些數字足以讓國外同行艷羨。在一同進入2012年世界500強的電力公司中,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和法國電力公司分列第56和68位。2012年,國家電網售電量32539億度,營業收入18855億元。這相當于中石油去年總營業額的近九成。
這個巨無霸的掌門人是素有“鐵腕人物”之稱的劉振亞。劉是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最讓系統內部員工津津樂道的是,他曾在巨大的爭議聲中將特高壓項目強勢上馬。
在公司的一樓大廳里,展示著國網各類項目的圖片、文字資料或是沙盤。特高壓和堅強智能電網是屢屢被提及的詞語。
“十二五”規劃綱提出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而這一技術的主要投資者和執行者就是國網公司。國網曾在2010年時提出,到2015年建成華北、華東、華中(“三華”)特高壓電網,形成“三縱三橫一環網”,投資額將達2700億元(“十一五”僅為200億)。
2009年,國網也首次向外界披露了智能電網的構思:在中國的發展將分三個階段逐步推進,到2020年,可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十二五”期間,這一計劃投資的總額為2861.1億元,年均投資572.2億元。
動輒上千億的投資額讓國網拆分的設想充滿疑云,“目前國家電網仍承擔了配電網建設主要出資人和執行方的職能,改革的過程必將是循序漸進的。”國泰君安分析師劉驍指出。
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也曾對此問題公開表態,應堅持現有輸配一體化、調度和電網一體化的格局。這種模式能夠最大限度降低電力系統瓦解和大面積停電風險,實施輸配電網結構分拆反會帶來效率損失,中國若實行輸配分開將增加成本600億至1800億元。
資本市場上,投資者對國網拆分的恐慌也在逐步化解。截至3月22日收盤時,國網系4家上市公司股價已基本修復此前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