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油價持續、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強力推動下,節能設備、節能材料行業有望迎來市場的急劇擴張;太陽能、風能、煤化工等替代能源和新能源行業也將獲得良好發展機遇。
高油價仍將持續
紐交所的原油期貨價格從2002年18美元/桶開始上漲,已經有效突破了100美元/桶。目前來看,支持高油價的供求因素尚未逆轉,與此同時,美元貶值將助推油價進一步上漲。
新產能增長緩慢。未來全球新增原油需求的供應來源在很大程度上將不得不依賴于OPEC產量的增加。而按照OPEC目前的計劃,原油產能將延續前幾年緩慢的增速。并且,如果次級貸危機的影響進一步擴散,不僅會影響原油需求,也會使美元加速貶值,OPEC為了維護其本身的利益,有可能會做出減產的決定,以避免油價的大幅下降。實際上,過去幾年中,原油產能實際增長額的確低于計劃增長額。
需求或有所放緩,供需平衡依然非常脆弱。目前,中國、美國、印度是石油消費增長的主要驅動力。1998-2005年間石油消費增量的50%由這三個國家貢獻。根據IMF的預測,中國、印度2008年仍將維持10%、8.4%的強勁增長。并且,中國的定價體制使得國內價格遠低于國際油價,降低了原油需求對價格的敏感性。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對原油需求可能會減弱。在2006年,美國石油消費已經出現負增長。不過供求關系并未因此而有所緩解。
根據能源資料協會(EIA)的預測,2008、2009年,石油消費需求與產量仍將處于緊平衡的局面。2007年石油消費85.73百萬桶/日,石油產量84.64百萬桶/日,EIA預測08、09年石油消費87.04、88.31百萬桶/日,08、09年石油供給87.24、88.49百萬桶/日,08、09年供給僅高于需求0.2、0.19百萬桶/日。
節能減排力度加大
重化工業高速發展之后,遭遇高油價、本幣升值影響出口、通貨膨脹抬頭,這使得節能減排和產業升級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的關鍵。
政策強力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2006年以來,政府出臺一系列節能減排政策,且力度越來越強。更為突出的是行政推動力的提升,國務院于2007年6月3日印發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并在《通知》中明確了節能減排的責任落實和執法監管問題;2008年兩會中提出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中,環保總局提升為環境保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