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短期性弱復蘇
根據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國風電累計核準容量為10846萬千瓦。其中,并網容量為6571萬千瓦,在建(包括開展前期工作)容量為4275萬千瓦。這意味著“十二五”中后期,全國新增風電裝機規模空間仍可達年均近1500萬千瓦,風電行業有可能迎來階段性復蘇機遇。
這種復蘇跡象從當前風電行業的一系列指標上均有所體現。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風電新增等效利用小時數為542小時,以此推算,今年全年風電利用小時數將可超過2100小時,明顯高于去年全年1959小時的水平。國泰君安分析師指出,風電利用小時數是衡量風電項目運營效益及質量的最核心指標,從目前來看,這一指標有待實質提升。根據其預計,2013年國內風電龍頭開發商中,龍源電力風電利用小時數大約能同比改善4.0%,而大唐新能源的利用小時數則預計同比改善5.1%。
此外,2013年國家能源局政策將從風電的市場空間、送出、運行和可再生能源補貼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優化,在另一關鍵指標風電并網水平上,目前瓶頸也在實質性加速打通。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風電上網電量為328億千瓦時,相當于去年全年的1/3,而目前全國風電并網容量占核準總容量的比例也高達61%。
盡管如此,在“棄風量”這一近年來困擾風電行業良性發展的指標上,去年全年因棄風導致的行業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棄風率(棄風量占總裝機比例)達17.12%。而到今年一季度,這一比率已達22.65%,表明棄風現象仍在繼續加重。
國泰君安指出,隨著并網條件的改善和低風速地區風電場的開發,國內風電市場逐漸回暖。但業內分析進一步認為,這種回暖可能在短期內呈現一定趨勢,但長期來看,如果棄風局面未現改善,則大大削弱這種復蘇態勢,特別對于風電開發商來說,棄風導致其項目開發積極性的降低,可能會延緩風電整體裝機規模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