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吳永剛經理介紹,目前吉相華亞風電場的電能主要輸送到蒙西網,通過大電網傳輸到呼和浩特、錫林浩特、包頭等大城市的供電站,供應工業用電。“吉相華亞風電場處于阿巴嘎旗,是我國的一級風電場,具有地勢平坦,風速大,平均風速穩定,相對湍流強度小的特征,而這些特征決定了這里風資源質量好。”吳永剛說。良好的發電質量使得這個電廠實現了完全并網,但有些電廠就沒有這么幸運了。
雖然是清潔能源,在蓬勃發展,但風電實際利用率遠遠不及火電,基本上風電只占1到2成。“風力發電產生的電流不穩定,可能會對電網產生一定的傷害。”吳永剛說。一般來說,風電占總電網比例不能超過5%,一旦超過,會干擾到電網的質量,這也是為什么風力發電,不能像水電、火電一樣獲得電網管理部門青睞的原因;另外,有些專家還認為我國電網的承載傳輸能力非常有限,在當前的電網條件下,一旦風電全部入網,當地電網會全部癱瘓。
不過近些年風電并網率有所提高,據2012年9月18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數據顯示,到2011年底,全國累計裝機為62.36GW,并網容量47.84GW,并網率為76.7%,與2010年的69.9%相比稍有提升。但是風機并網之后,其發電仍然受到電網調節指令的限制。
解決風力發電不足也并非沒有良策,專業人士認為,解決風電并網難題,需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風電場與電網三方共同努力。風電場應該根據電網要求,改善發電特性,增強風電可控性、響應能力、抗干擾能力。而在電網方面,加快建設智能電網是一種解決風電并網難題的思路。
近些年,京津地區霧霾污染嚴重,全球變暖趨勢明顯,這些都離不開火力發電的影響,如果能夠將風電產業目前面臨的問題解決,不但可以減少火電對于大氣的污染,也可以帶動內蒙等風資源豐富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發展風電新能源確是一條綠色電力之路。說到容易做到難,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決策多方都需要做更深一層的思考和探索,力圖為風電,也為我國的清潔能源發展找到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