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能否說能源市場是目前要素價格機制改革最簡單的領域?
鄭新業(yè):能源市場應該是要素價格機制最好改革的地方。現(xiàn)在的問題是政府要認識清楚,老百姓也要認識清楚。我們經(jīng)常聽說,燃煤價格改革,油氣價格改革,政府要出錢等等。但是政府的錢從哪里來?只能來自稅收。能源價格改革的邏輯很簡單,全世界比較成功的經(jīng)驗都是如此:第一步,先讓市場起作用,形成真實的價格;第二步,如果對真實價格不滿意,認為沒有滿足負外部性,可用稅收杠桿調(diào)節(jié)加價;第三步,如果有貧困群體需要照顧,可以由民政部門出面,來購買服務,不要搞階梯電價,純粹給錢更好,而且我們的低保已經(jīng)覆蓋全國。
改革價格機制 而非建立統(tǒng)一管理機制
記者:如果改革能源價格形成機制,第一步或者最關鍵的一步是什么?
鄭新業(yè):進口權的開放,這是最最關鍵的一步。目前只有中石油等五家企業(yè)有油氣進口權,所以開放是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反托拉斯機制起作用,對縱向一體化壟斷企業(yè)進行拆分。第三步,反托拉斯監(jiān)管,市場份額占到一定比例,就必須限制。中石油中石化,市場超過25%,就必須賣掉。中石油目前壟斷上游,其實也不是不能拆分,可以收歸國土資源部,競價拍賣。如果保持市場穩(wěn)定,上游允許壟斷,那么中游和下游必須橫向截除。比如可以成立中石油資源公司、管道公司、零售公司,出現(xiàn)大企業(yè)無所謂,只要有競爭就行了。
記者:相對于電網(wǎng)而言,輸油管道的拆分更簡單?
鄭新業(yè):不錯,電網(wǎng)很難拆分,但還可以獨立形成公司。比如現(xiàn)在有國家電網(wǎng)公司、南方電網(wǎng)公司,兩大公司已經(jīng)形成了競爭,可以看出一些效率。還有一個就是“yard-stickcom petition”,即標尺競爭。現(xiàn)在地方電網(wǎng)的考核都是這種自上而下的標尺競爭考核,特別嚴,搞得很好。電力體制改革,就是要把沒走完的這步走完,下一步就是輸配電改革。但這非常艱難,因為交叉補貼艱難,老百姓很難接受,所以推不動。我認為,在能源價格機制改革中,電力改革暫時可以放在后面,現(xiàn)在更好改的是油氣價格,契機很好,支持力量遠比電力價格改革大得多。
記者:一直有意見認為,應該建立一個能源部,總體來處理能源問題,你覺得有必要嗎?
鄭新業(yè):完全沒有意義,根本就無事可做,從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也沒有必要。中國應該加入IEA,而且現(xiàn)在加入的成本并不高。因為IEA的標準是要拿出一些能源儲備共享,中國其實一直在儲備。IEA其實就是用戶俱樂部,共享一些儲備,也可以用別人的儲備。為什么不加入呢?OECD障礙很容易突破,可以和美國談判,因為加入了IEA,大家其實都在一條船上。美國設立能源部,主要是為了開發(fā)研究能源,類似我們的科技部。我們可以在科技部下設能源局,或者能源局下設科技司。而且能源儲備,完全沒有必要設立政府機構管理,企業(yè)儲備肯定更好。所謂國家戰(zhàn)略儲備是無效的,這點從糧食儲備就可以看出來。現(xiàn)有的儲備數(shù)據(jù)能相信嗎?造假的有多少?所以除了必要的國防儲備以外,主要由企業(yè)儲備最合適,或者花錢買儲備,這最簡單。
記者:是否需要建立能源統(tǒng)一管理機制?
鄭新業(yè):更沒有必要,能源和豆腐一樣,沒有什么差別,為何需要專門部門管理?關鍵是放權。發(fā)改委價格司的任務不是定價,而是測量每個能源產(chǎn)品的負外部性,這是技術活,應該和社政司合作,搞清楚每種能源的負外部性是多少,然后保證市場競爭。鄧小平早就說過,市場要為我所用。能源市場的主要矛盾是能源供給、能源安全和能源污染,我認為目前中國最大的矛盾是能源污染問題,這一方面是控制能源需求總量,另一方面是改善能源結構。當然目標不會長期不變。天然氣在能源市場僅占5%,如果能上升到20%,污染問題會好很多。當前的主要矛盾是利益集團作祟,所以舍不舍得斬斷利益集團的鏈條,這才是關鍵。
記者:中國的能源生產(chǎn)技術非常領先,特別是火電技術,處于世界的最頂尖水平。但是這種領先僅僅是生產(chǎn)的領先,排污防控并不在其中。如何解決此種落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