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相關代表指出,爭議主要在特高壓交流,焦點集中在大規模應用特高壓交流的安全性、必要性和經濟性,尤其是建設“三華”同步電網的問題上。“三華”是指華中、華北、華東地區,電網覆蓋地區涉及8億多人口,GDP總量占全國的70%,總裝機容量已達7.2億千瓦,用電量占全國的60%以上。一旦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后果難以估計。國家能源局代表認為,建設“三華”特高壓交流同步電網問題,尚需進一步深入論證后再決策。
“這是國家能源局的意見。這代表國家能源局對特高壓的正式表態。”丁道齊說。
在爭議中“跑步前進”
今年4月,在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強調,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今年要按規劃開工建設一批采用特高壓和常規技術的“西電東送”輸電通道,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降耗增效。
據國家能源局代表介紹,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綜合各方意見,提出了科學推進特高壓輸電建設,實現我國電力工業安全、經濟、協調發展的初步意見。
規劃內容包括:重點謀劃、積極推進神東、陜北、蒙東、新疆等14個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并結合水資源等條件,規劃建設鄂爾多斯、錫盟、晉北、晉中、陜北、寧東、哈密、準東等9個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千萬千瓦級現代化大型煤電基地。結合煤電、水電、風電基地布局和大氣污染重點防控地區電力需求,再規劃建設12條“西電東送”輸電通道,新增7000萬千瓦輸電能力。
其中,規劃的12條輸電通道,初步考慮4條采用特高壓交流技術、4條采用特高壓直流技術,其余采用常規500千伏交直流輸電技術。
特高壓輸電電網建設的步伐在明顯加快,但是,業界在特高壓交流輸電應用分歧的爭議上,并沒有太大的改變,電網公司在各自特高壓發展問題上,也是各行其道。
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管理的地區主要分為東北、華中、西北、華北、華東五大區域電網,國家電網公司在2010年8月12日首度公布,到2015年建成華北、華東、華中(“三華”)特高壓電網,按照其設想,是通過建設“三縱三橫一環網”的交流特高壓電網將華東、華北、華中三個地區聯成一張電網。
與堅持發展交流特高壓電網的國家電網公司不同,南方電網公司直流特高壓電網的建設正如火如荼。
2010年6月18日,由南方電網公司建設完成的輸電容量500萬千瓦,輸電距離1378公里的云南送電至廣東直流工程雙極投產,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運營的遠距離、大容量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2013年12月25日南方電網建成投運世界首個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同時,根據去年9月發布的國內首個“十三五”電網規劃《南方電網發展規劃(2013-2020年)》,南方電網將發展以直流為主的西電東送技術路線。
據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參會專家介紹,在座談會上,有專家質疑國家能源局,一方面支持南方電網發展直流特高壓的規劃,認為搞交流特高壓太貴,但是,為什么在這么貴的情況下又批準國家電網4條交流特高壓線路?
現在的情況是,特高壓輸電網建設,出現了兩種背道而馳的發展模式,中國的特高壓前景依然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