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吉慶(時任寶雞市長)在開工儀式上講話時指出,龍源風電項目投資額大、關聯度高,對加快寶雞新能源基地建設、促進全市工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的引領帶動作用。他要求鳳縣縣委、縣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全力做好環境保障工作;建設方要堅持高標準規劃建設、高效率管理施工,打造寶雞新能源項目的典范,為今后深化合作關系、促進互利共贏打下堅實基礎,為寶雞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至此,一個對鳳縣、對寶雞甚至對關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風電項目,在秦嶺寶雞段破土動工。
鳳縣因地制宜,心里想著藍天,眼里看著風能鋪財路。鳳縣研判國家出臺的新政策,搶搭政策的“順風車”,把人人司空見慣的西北風、東南風,變成了生錢的風、富縣的電。
把風電當成事業去追求,把風機按在秦嶺上就不是難事
雖說,風電項目就是大風刮來的錢。但是要想讓這些風電發電機,順利安放到海拔 2000多米的秦嶺之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把風電當成事業來追求,把風機按在秦嶺上就不是難事。
劉力文作為龍源風電鳳縣項目部經理,從測風、簽約、再到一期、二期建設直接親歷者,回想起一期工程的施工難度,現在依然記憶猶新。他介紹,風電機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重達 65噸的機艙、 3截組成總重 135噸的塔筒和 3片各 7噸的風葉,由于這是他們公司首次在秦嶺山脈投建風電項目,沒有任何經驗,安裝點都是靠工程技術人員用腳一步一步量出來。“雖然千難萬難,但是有了當地各級政府保姆式的服務,我們的項目得以如期推進。”劉力文說,該項目作為省、市、縣級重點建設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得到了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給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為項目扎實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確保項目攻堅工作取得預期目標,鳳縣把“保姆式”服務融入項目建設的管理機制之中,成立了專門的龍源風電鳳縣項目建設領導小組,主要領導任組長。在項目報批過程中,建立了項目包抓定期聯系制度,每周與龍源風電項目負責人聯系一次,詢問項目審批進度,并進市、上省協助辦理龍源風電項目有關審批手續。在項目進入建設階段時,協調解決林地征占用、與農戶協商占用補償等實際問題,極大地加快了項目建設進度。
作為龍源風電鳳縣項目的主要責任單位,鳳縣林業局局長張永程告訴記者,只要項目遇到任何難題,他們都會第一時間幫助協調解決,在建設的這兩年多時間里,所有難題都是不過夜。
由于每個葉片長 40米,在運輸過程中,難免要對本就狹窄的道路進行改造,特別是要砍掉一些樹木。施工方當時想,由于鳳縣人愛樹如命,道路改造肯定會遇到阻撓。但是,現實卻是,當地百姓非常支持這一項目的建設,不僅加入到建設大軍中,也沒有發生一起因補償節外生枝、阻礙施工的事情。“這個項目建設時,我們可以在家門口打零工,而且征地等賠償及時得以兌付,路也比以前好走了,整條溝也有手機信號了。這樣的項目,我們肯定支持。”說起這個項目建設帶來的變化,鳳縣河口鎮陳家岔村五組村民王金成感觸頗深。“在鳳縣建設風電項目這兩年多來,我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這里的投資環境好,服務高效,這是我在全國其他地方都沒有遇到過的。”劉力文說。
經過建設者的努力,在市縣兩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截至 2013年 6月 29日,以馬頭灘風電項目實現首臺風機發電為標志,一期 33臺風機全部安裝并網發電。
自然界的風,你把它當做敵人,它回報你的是災害;你把風當資源,它回報你的是財富。人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把作風當做資源也同是財富。
西班牙的歌美颯都來了,風真的成為鳳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產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