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設備故障搶修時間仍較長:機組運行中發現的故障排查解決不夠及時迅速,風電設備大部件無備品,商務談判流程復雜,到貨周期長,施工維修單位進場作業不及時等因素,延誤故障處理時間,造成發電量損失。
對風電發展的幾點建議
建立風電項目儲備機制。為確保風電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應繼續開展風能資源普查、詳查及預選風電場場址工作,進一步做好風電發展規劃,按風電場建設的程序,優先安排風況好的項目適當建立項目儲備,并在不同階段進行統籌、合理運作。
電熱聯運提升風電消納能力。國家有關文件明確,風電供熱的基本方式為:風電企業按對應的供熱設施總用電量,低價向電網企業出售這部分電量,電網企業收取合理的輸電費用(含國家各種稅費)后,將這部分電量轉供給供熱單位。風電企業低價提供的供熱電量按當地風電電價補貼標準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補貼。電熱聯運項目需要新建熱力站,如果算上熱力站的投資與收益,項目存在虧損的風險。
利用煙臺地區臨海優勢,發展海上風電項目。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中規定,2017年以前投運的潮間帶風電項目含稅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近海風電項目含稅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2017年及以后投運的海上風電項目,將根據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和項目建設成本變化,結合特許權招投標情況另行研究制定上網電價政策。公司應積極儲備相應技術人才,并同風電設備制造商洽談有關合作事宜,爭取獲得煙臺臨海地區海上風電項目運營權。
校企聯合提升技術實力,解決諧波影響等技術難題。雙方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長期合作、互利互惠、協調發展”的原則,在技術方面、人才交流方面和清潔能源項目推進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將合作院校的技術、研發資源以及較為成熟的課題成果,利用公司的生產條件,盡快轉化為生產效益,不斷提升雙方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形成專業和產業、人才和技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從而實現“雙贏”。
強化運行維護體系建設,減少因運行維護檢修不及時導致的發電量損失。一方面完善同供應商的合作關系。建立關鍵元器件的備份采購與簡易招投標制度,避免因配品配件供貨不及時導致的風電故障設備無法維修更換帶來的發電量損耗。另一方面加強與施工單位的溝通協作,避免因施工單位工作延誤造成故障無法及時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