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對于小型風電行業來說,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冬。這是2013年國內外市場大幅萎縮和下滑的延續。很多企業正面臨資金短缺,貸款困難的問題。更糟糕的是,原本許多用戶計劃采用風光互補措施來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但由于國家政策沒能得到落實,小型風力供電系統沒有上網電價補貼而取消安裝應用。雪上加霜的是,因為離網型風電機組得不到機具購置補貼,原有市場也越來越萎縮,企業運營困難加劇。
2014年上半年基本情況
1. 市場情況
無論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有價值的詢盤量明顯地減少,系統經營與去年同期相比較仍呈現負增長。
市場萎縮主要因為,中小型風力發電系統沒有像光伏一樣的“上網電價補貼”,離網機組也無法享受“機具購置補貼”。
受上述因素影響,國內原有的風光互補項目開始向單純的光伏項目上轉移。例如:某家小風電生產企業曾經與一家農場協商利用現代農業周邊空地安裝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并網發電項目,但就因為小型風電上網電價不能參照光伏上網電價補貼而擱淺。
在征戰國外市場過程中,由于歐美發達國家已實施了嚴苛的產品認證制度,設立了技術門檻,致使我國多數產品進入市場受到限制,出口量也在減少。風電產品進行國際認證,由于費用過高(每個產品的認證費用超過100萬人民幣),除浙江華鷹風電有一款機組通過了英國TUV CMS認證之外,有幾家企業只通過了歐美的電氣設備認證,大部分企業沒有進行國際認證,原因就是因為費用過高,企業承受不了。
實際上,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安裝占地小,在很多地方比建設太陽能電站還有優勢,但由于沒有配套的上網電價補貼政策,限制了產業發展。小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都是在用電側并網,都是利用太陽能的清潔能源,并網控制技術也一樣,卻不能享受同等待遇,這是行業無法接受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