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開發利用風電是我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減少環境污染、戰勝霧霾急需采取的重要戰略措施
風電是清潔可再生能源,開發技術成熟,經濟性較好,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51元-0.62元,高于煤電,低于天然氣發電。我國風能資源豐富,據中國氣象局、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調查,我國風能資源離地70m高度技術可開發容量2.57TW,近海水深5m-25m風能資源約0.19TW。我國風電發展很快,2013年并網風電裝機容量75.48GW,增長24.5%;電量140.1TWh,增長36.4%,居世界首位。世界風電發展也很快,2013年風電裝機達0.32TW,增長13.5%。
因起步較晚,我國風電占比小,2013年風電僅占發電裝機容量的6.05%,占發電量的2.62%,資源開發利用率2.7%,發展潛力很大。
我國化石能源資源秉賦特點是煤多、油氣少,長期以來,能源結構以煤為主,占70%-80%,造成污染嚴重。2012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36.17億噸標煤,煤占67.1%,油18.4%,天然氣5.3%,非化石能源發電比例為9.2%(其中風電0.97%)。近期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霧霾嚴重,PM2.5濃度大、時間長,已嚴重影響人民生活和身體健康。改善能源結構、加快清潔能源發展已是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稍偕茉粗?,水電在中、東部地區已基本開發完,待開發的主要在四川、云南、西藏,川滇水電只能滿足當地及華中、南方電網部分發展需要,西藏水電開發尚需研究論證。太陽能發電成本高、性能和競爭力較差,宜根據電價承受能力及電網消納能力因地制宜地積極發展。風電是清潔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分布面廣,立足國內,發電成本低于進口天然氣發電,建設快、效益好,可分期、分批建設,拉動內需及就業,有利于各種資本進入,應該優先加快發展。
風電是隨機性強的不穩定電源,不能按照電網用戶用電需要發電,需其他電源配合運行調節,才能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向用戶正常供電,因此風電發展受制于電網消納風電的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增強電網消納能力是加大發展風電的關鍵。一是研究改進電網中現有水電、火電設備的性能,增強調節能力;二是擴大風電供電范圍,把風電送入占比較小、用電量大的電網,增大電網消納風電的能力;三是增加電網中調節蓄能容量?;瘜W蓄能調節因容量小、成本高(每千瓦時2元-5元),只能少量試驗,大量實際可行的是建抽水蓄能電站。應根據電網運行需要配置必要數量的抽水蓄能電站容量,同步協調安排建設;四是加強需求側管理,改進用戶用電方式,增強風電消納能力等。
在內蒙古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基地向外送電是能源優化配置的正確選擇
我國風能資源豐富,但分布不均,資源富集地區用電少,用電發達地區資源很少,呈逆向分布。我國陸上風能資源及2013年電力工業發電裝機容量、發電量分布概況如下:
我國陸上風能資源集中在內蒙古、甘肅、新疆三省區,占全國83%,其中內蒙古1460GW,占56.9%。用電發達的京津冀魯、華東、華中、南方電網當地風能資源僅153GW,占6%,即使全部開發利用,也僅占目前用電量的8.3%,數量太少,不能滿足需要。海上風能資源約190GW,開發難度、投資大、發電成本高(較陸上風電貴一倍左右),宜在技術經濟指標較好的地區擇優開發,數量也不多。因此,加快開發利用風電,必須采用發展當地風電和在風能資源豐富的內蒙古、甘肅、新疆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基地大容量遠距離向外送電并舉的方針。目前對后者重視不夠?,F在,新疆、甘肅長距離向外輸送風電剛起步,而風能資源最豐富、向外送電條件最好的內蒙古尚缺具體的建設大型風電基地向外送電規劃和建設項目。目前,內蒙古風電發展主要用于本地電網,近期發展很快,2013年風電裝機17.94GW,發電量37.6TWh,均居全國首位。

內蒙古風電向外送電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近鄰京津冀魯,距華東電網約2000km—2500km左右,均在特高壓交直流經濟合理輸電范圍內,加上輸電成本后的落地電價低于天然氣發電及部分海上風電.京津冀魯及長三角地區發電以煤炭為主,霧霾污染嚴重,能源主要靠外來供給。因此,在內蒙古規劃建設大型風電基地并向京津冀魯及華東電網輸送清潔可再生風電的條件已成熟,是符合科學發展觀及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正確選擇。初步設想風電建設規模300GW,發電量約610TWh,相當于7個三峽工程發電量,每年可節省標煤1.8億噸,沒有PM2.5污染,可減排二氧化碳4.8億噸;此外,資源立足國內,可拉動內需及就業,促進內蒙古經濟發展。這既增加了用電發達地區電力供應,又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加快戰勝霧霾,是一項利國利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