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美雙方出人意料地發布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兩國在聲明中公布了各自溫室氣體減排計劃,中國碳排放量將2030年左右封頂。消息一出,就有人質疑這是否會損害中國經濟。這究竟是否美國人下的套?
“經濟增長和碳減排水火不容”是一種過時的錯誤觀念
1、中美碳減排協議剛達成,關于“圈套”的質疑又來了
昨日發布的《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核心內容是“美國計劃于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26%-28%的全經濟范圍減排目標并將努力減排28%。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在全球氣候談判苦陷僵局的當下,中美達成了碳減排協議,是一個出人意料的突破成果。全球各主要媒體迅速將這條新聞搬上了頭條。這次協議的突破之處在于,這是中國首次宣布,碳排放總量將于何時達到峰值,并承諾爭取早日實現這一目標。
眾所周知,經濟的發展、工業的增長繞不開化石燃料的消耗,現在把碳排放的“天花板”都設置了,是否會影響中國的崛起?以往中國不過就承諾單位產出排放下降,現在怎么就承諾了總量?消息一出,有關“中了圈套”的質疑就在網友留言中層出不窮。比如有人聲稱“美國有蘋果、特斯拉、思科、IBM、通用等企業掙全世界人的錢,少點高污染企業對人家沒影響,中國就是貧窮的國家,馬上就經濟危機了!”,有人則對美國目的做了“揭露”:“歐美發達國家排放了幾百年,現在人均排放量也是中國人的好幾倍,憑什么要求發展中國家沒有完成工業化發展就搞減排,這不是變相限制貧困國發展嗎?”
2、兩點理由證明“碳減排與經濟增長并不矛盾”
應該說,這些不是什么新鮮論調,自“氣候談判”出現伊始,類似的“圈套論”“陰謀論”就一直存在。但在霧霾頻發,人們渴望APEC藍的當下,這種論調已大為減少。不過,仍有必要說說這種“圈套論”到底錯在何處——根本上的原因就在于,“經濟增長與碳排放必然正相關”本來就不成立。
事實上,最近就有兩份權威報告論證了這個說法。一份報告來自一家頂尖國際組織進行的大型研究“新氣候經濟項目”,另一份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份報告均宣稱,采取強有力的舉措來限制碳排放,對經濟增長幾乎沒有負面影響,而且實際上還可能促進經濟更快速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