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分布式發展風電和光伏行業對網絡的沖擊較小,要通過技術創新來低成本,注重配套儲能技術的研究。
《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并且確立了非常規油氣及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新一代核電、先進可再生能源、節能節水、儲能、基礎材料等9個重點創新領域。
對此,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這幾個方面今后都可能會有一些創新和突破。雖然《行動計劃》是綱領性文件,但其中還是明確了量化目標,并且圍繞目標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更好地落實。“從這個角度看,重點領域的創新工作中,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可能出現什么問題等思路很清晰。”他說。
針對《行動規劃》中“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規定,林伯強指出需要關注的兩個問題。
第一,核電理性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等能源消費比重的提升壓力較大。據了解,由于工期問題,我國核電目前所占的消費比重到2020年很難改變?!缎袆右巹潯分幸蔡岢?,到2020年,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左右。因此,消費比重提升的任務將集中在風電和光伏,這兩個行業將面臨較大壓力。
第二,風電和光伏消費比重的提高要求行業進行技術創新,進一步降低成本。把風電和光伏行業做大,較好的方式是分布式發展,這樣對網絡的沖擊較小。這就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成本,要注重配套儲能技術的研究。
林伯強強調,根據目前的情況看,我國要動態考慮整個能源結構問題。當初在進行“十二五”能源戰略規劃時,并沒有考慮到霧霾治理是核心問題。在“十三五”規劃時,要吸取經驗,從霧霾治理等具體問題,思考如何構建合理的能源結構。
“從目前來看,能源結構單一、對外依存度攀升、新能源比重不足等是我國面臨的重要問題,需要通過科技創新,轉換理念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化解。相信通過系統化的努力,我們的能源結構將會出現明顯的好轉。”韓曉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