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是中國未來一段時間能源發展的行動方略。今年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由此,足見能源戰略地位之高。讀懂未來能源戰略,對于企業發展、投資決策、行業研究至關重要。
能源行動計劃提出四大戰略: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綠色低碳、創新驅動。即,通過嚴控能源消費,用較少的資源消耗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以國內供應作為主渠道保障能源安全,通過發展清潔低碳能源調整能源結構,用創新驅動能源體制改革和技術進步。
本文通過數據測算和圖表,對能源行動計劃解讀,并分析能源發展的趨勢和路線。

戰略1: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嚴控消費總量
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能源革命”戰略。在行動計劃全文中特別突出“推進能源消費革命”,遏制能源消費無序增長。按照規劃,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
行動計劃特別提出實施煤電升級改造行動計劃、工業節能行動計劃,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行動計劃,實施新城鎮、新能源、新生活行動計劃。工業節能在“十一五”時期貢獻最大,建筑、交通、生活用能等領域的短板效應正在放大,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綠色建筑、清潔能源汽車、農村能源替代將是未來的熱點。
基于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特點,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關鍵是控煤。2013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是37.5億噸標煤,2020年控制在48億噸標煤左右,測算顯示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59%;2013年我國煤炭消費總量是36.8億噸,在2020年控制在42億噸左右,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91%。
按照能源行動計劃,煤炭和能源消費未來年均增長的空間被大幅縮減。尤其是煤炭行業消費被限定在42億噸左右,煤炭產能和產量的增加空間有限。據行業內統計,目前全國核準煤炭總產能超過55億噸(含正常生產、改擴建、規劃產能),已經遠遠超過需求總量,另外考慮年均3億噸左右進口量,煤炭產能過剩狀況仍將持續。

戰略2:保能源安全,以國內供應為主渠道
盡管中國強調在開放的格局中維護能源安全,但能源行動計劃仍然將能源安全的籌碼放在國內,以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為主。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
簡而言之,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重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供應體系,同步完善能源替代和儲備應急體系,保證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
在傳統的油氣生產領域,一方面鞏固老油田,開發新油田,另一方面要在海上油田有所突破。在穩定東部老油田產量、實現西部增儲上產同時,加大對渤海、東海和南海等海域近海油氣勘探開發。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近海石油的開發應是未來一段時間的新亮點,技術、裝備、人才、財力等將向此領域傾斜。
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將大幅提升,當然這需要以國內增儲上產和保證進口到位為前提。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國內常規天然氣產量1850億立方米,頁巖氣、煤層氣合計600億立方米,按照2020年天然氣消費3600億立方米測算,仍有1200億立方米天然氣需要進口。
能源行動計劃提出,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優質能源保障水平,加快推進油氣戰略進口通道建設,在開放格局中維護能源安全。到2020年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根據48億噸標煤消費量測算,屆時能源進口為7.2億噸標煤。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2013年進口石油、煤炭、天然氣折合標煤為7.66億噸。
通過上述測算,21世紀宏觀研究院預計在國內能源穩定供應的前提下,未來能源進口總量不會大幅增加,反而有所削減。從不同能源品種看,預計天然氣進口量繼續大幅增長,煤炭、石油進口相對穩定。
戰略3:優化能源結構,綠色清潔能源是主攻方向
能源結構調整是老大難問題。能源行動計劃給出的路徑是: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發展核電。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約為7.2億噸標煤;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4.8億噸標煤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即小于30億噸標煤,折算到原煤約為42億噸;石油占比為13%,約為6.24億噸標煤。

從圖表3可以發現,2014-2020年石油在中國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和消費總量將遞減。客觀上,這與中國的能源稟賦相匹配,隨著國內老油田產量遞減,加之西部油田處于上產期,未來石油供應總量不會有大幅躍進。
盡管中國不斷壓減煤炭消費,控制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煤炭消費總量,煤炭所占比重下降4個百分點,但煤炭消費總量仍處于增長階段,不同的是煤炭的清潔利用程度將會提高;在大力發展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的政策趨勢下,兩個能源品種的消費量處于快速增長階段,產業發展機遇明顯。
戰略4:以創新為驅動力,推進能源體制改革
推進能源體制革命,意味著顛覆延續數十年的生產模式、市場格局、管理體制。根據行動計劃,到2020年基本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并發揮政府監管作用。
當前,中國的能源體制存在自然壟斷、行政壟斷、政企不分等問題,市場競爭不充分。在能源價格管理上,政府對石油、天然氣、電力存在一定價格管制,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喪失,資源產品價格發生扭曲。
根據行動計劃,納入改革范疇的重點工作是:能源價格改革,電網和油氣管網體制改革,能源投資準入制度改革、電力市場化改革、國有能源企業改革、政府職能轉變。
在能源價格改革上,核心理念是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從目前各方面改革處于的階段看,21世紀宏觀研究院認為,電價、油氣領域的價格改革和體制改革是重點,改革的力度將超乎從前。
從政府職能看,行動計劃強調,加強能源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加快簡政放權,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強化能源監管,健全監管組織體系和法規體系,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
(汾渭咨詢薛文林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