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40年代,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訪問巴西時被巴西的和諧景象和發展潛力深深吸引,稱之為“未來之國”。巴西國土面積比中國少1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1.9億。目前,巴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13萬美元,是拉美經濟實力最強之國,也是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巴西不僅歷史上沒有發生過大的自然災難,也幾乎沒有經歷過戰爭和民族沖突,而且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水資源充沛,尤其是巨量優質的風能資源已成當下風電發展的熱土。
巴西風電的發展形勢
目前巴西的各類能源及電力結構中,水電占比逾70%,天然氣及化石燃料約30%,風電自2002年開始起步,發展迅速,占比已達到2%(見圖1)。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數據,巴西擁有的淡水量占全世界總量的12%,人均水資源量達到3600立方米,約是歐美國家的2.5倍。但是這些淡水70%集中在西部亞馬孫雨林,那里人口只占全國的7%。相對而言,東北部淡水量只有3%,人口卻占全國的30%。可以說,巴西淡水資源分布極不平均,氣候異常時很容易造成局部干旱的情況。2002年,巴西曾遇到大旱,一度造成全國的電力緊缺。然而今年,巴西卻遭遇125年來最大旱情,今年巴西的降雨量比往年平均低20%。在南部米納斯吉拉斯州和圣保羅西部地區,降雨量減少60%,圣保羅等大城市今年就遇到了特大旱災。盡管目前水電在巴西能源結構中占比逾70%,但因受天氣變化影響和水電建設破壞當地雨林生態,在巴西建設任何一個水利設施或工程都需要經過漫長的審批過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抵制水電,而傾向于更清潔的風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