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清華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十中說:很多投資者是抱著賺快錢、高利潤的心態進入生物燃料行業的。但是他們的技術落后,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他認為,有些企業甚至是魚目混珠,淘汰一批技術不過關的企業,有益于生物燃料產業的健康發展。
對于如何看待中國目前的生物燃料產業的發展態勢,李十中表示,中國的生物燃料產業根本就沒有冷,國家能源局也一直在力推該產業。實際上,不管原油價格低到什么程度,燃燒石油仍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仍會加快全球變暖的步伐。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生物燃料產業。
對于生物燃料產業面臨的最大瓶頸,李十中認為,生物燃料必須在技術上取得突破,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場上站住腳。比如,目前國內的玉米乙醇價格比美國的還要高,很難說它有競爭力。
悲觀的氣氛也許不久就會改變。奧巴馬的新能源政策正在迅速著陸,近日,美國農業部和環境署正在著手準備把生物乙醇添加至汽油的量,從10%提高到12%~15%。
技術得以突破的好消息更能讓人增加信心。近日,美國一家燃料乙醇制造公司宣布,其技術能夠將現有的1蒲式耳玉米制造2.7加侖乙醇的能力提高到3加侖,且能耗降低15%;第二代先進的纖維素乙醇中試和示范裝置,美國在建和投入運行的已有33套之多;中國的甜高粱乙醇技術即將實現商業化生產,成本將比利用玉米制造乙醇低30%。
在中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日子要好過一些。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長馬隆龍告訴本刊記者:如果說金融危機對生物質發電產業有影響,那么,就是一些投資開始慎重,貸款審查也較以往嚴格了。但是,生物質發電產業在這次危機中遇到的更多的是機遇,因為新能源產業得到了大多數國家政府的支持,他們試圖依靠新能源產業擺脫經濟危機。
馬隆龍的觀點得到了生物質發電企業的認可,國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生物質發電產業并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隨著國家政策的陸續到位,比如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每千瓦時電價補貼達0.35元,這個產業目前形勢比以往要好。
不過,國能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生物質發電產業處于起步期,仍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特別是電價補貼的力度仍要進一步加強。
核電自主能力形成
從調整能源結構,優化能源布局,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生態環境等角度看,核電有很大的優越性。發展核電不僅可以推動核電產業自身的發展,還可以帶動核工業、裝備制造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核電發展的水平不僅代表了一個國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國家科技創新水平的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