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被柴靜刷屏了!
對于有點理想主義情懷、在環保行業創業的我來說,《穹頂之下》真的很棒!
感動、贊美、興奮之余,我們依然需要回歸理性、回歸現實,思考一下我們自己能為環保做點什么?!恶讽斨隆返狞c擊量已經過億,其對社會的影響必將是巨大和深遠的,習大大肯定也會看到。從我一個環保行業創業者的角度來看,柴靜則是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布滿創業機遇的美麗畫卷,而且,絕不是片尾呼吁大家給自己和所愛的人買口罩那么簡單。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簡單梳理一下。
1、政策性創業機遇
完整看過《穹頂之下》的朋友,都能清晰地感覺到,柴靜通過自己的經歷、感受向我們講述了兩個核心話題:環保強權和能源體制改革,并借以通過獲得廣大社會大眾的支持而共同呼吁和推動。
第三方監測
片中,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的方法之一是“第一靠管,第二靠管,第三還要靠管”。未來的監管,將由完全政府主管和執行轉向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監管方式,第三方監測前景廣闊。當然,監測的范圍遠遠不止于大氣,還包括水、汽車尾氣、交通等領域的監測。
信息公開
信息公開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并且已經獲得了政府高層的高度認可,已經在很多領域展開,但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未來的發展巨大。片中所展示的污染地圖就是通過2013年環保部推行的污染源監測信息公開而發展出來的(筆者認為,他們的專業性還有待于加強,后話),并且,信息公開必將推動和促進大數據行業的發展,其中孕育的創業機會非常多。
公益組織
環境公益組織迎來發展機遇,這已經在新環保法中有所體現,特別是環境公益訴訟,是一把利器,對環保行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可估量。
此時,筆者想起一句話,“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柴靜的這個紀錄片,恰恰是讓人民進行環保監督的宣誓書,這就是一條新的環保之路,新的環保強權之路,人人參與的環保強權之路,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技術、這樣的意識、這樣的法律和這樣的政策,我想,其中孕育的創業機遇的風險將會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