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個建議其中,“互聯網+”戰略引起熱議。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據悉,“互聯網+”的提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出現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是第一次。“互聯網+”戰略的提出,使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雖然互聯網進軍傳統行業是會議上被提出來的,但是從近幾年門戶網站,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以及APP的普及來看,“互聯網+”遍及各行各業,是一種趨勢,風電行業也不例外。那么,風電行業如何讓把握行業格局,完成產業的革新?面對互聯網化的躍進,風電產業會遇到哪些問題?互聯網+風電將會是什么樣的全新景象?請跟北極星風力發電網的小編,一起探討風電 “互聯網+”的時代旅程。
技術變革——“互聯網+風電”提升資源的有效利用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該《計劃》要求,著力優化能源結構,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并舉,要大幅增加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消費比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將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
然而,在風力發電環節,風力這種能源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特點,大規模進入電網勢必會影響電網安全。另外,風力的大小是無法控制的,風力發電的不穩定導致的部分風電場風機暫停,便保證風力發電機的安全,同時也出現了棄風,造成大量的風資源的浪費。因此,對風電需求進行動態調節考驗了風電技術有沒有更智能的方式和設備。風電互聯網為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途徑。
從風的情況,到設備各個部件運轉程度在操作方需要一個接受信號的平臺。基于標準接口的開放式系統向操作風電設備的終端控制者發送風力和設備的信號,從而使控制者,隨時能夠對于風力和風向的改變,來遠程調整風電設備。這樣就避免了設備工作和操控者之間信息傳遞模式相對靜態造成的浪費和低效,大幅提升能源的生產和使用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