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底,我國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首次突破1億千瓦,經歷了“過山車”后的風電設備制造業重回理性發展軌道。無論是國家層面密集發布促進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的政策,還是國家能源局關于做好2015年風電并網和消納有關工作的通知,無不釋放出風電行業進入穩定增長期的積極信號。從近期多家風電設備企業發布的2014年業績快報中可以看出,無論是風機整機企業還是葉片、塔筒等零部件企業,業績均出現明顯增長。而隨著我國風電行業逐漸趨于穩定,加之陸上風電上網電價下調帶來的新一輪“搶裝潮”,都將為設備制造商帶來持續穩定的新增訂單。
“搶裝潮”帶來新增訂單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公布陸上風電標桿電價調整方案,規定將I、II、III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降低2分錢,調整后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49元、0.52元和0.56元,第四類資源區風電標桿上網電價維持現行每千瓦時0.61元不變。
在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開發中心總經理鄒長寧看來,為了獲得更高的電價,運營商在I、II、III類風區已經取得核準而未完工的項目會盡量趕在今年底前完成投產,今年預計會掀起搶裝潮。這就造成開發商對風機的需求較為強勁,一定程度上會利好風電設備企業的新增訂單。之后幾年,由于開發商融資壓力加大,開發規模將有一定程度下降,對風機設備需求將有一段“低潮期”。
然而,短期內市場需求劇增勢必帶來風電設備制造商加班加點生產,在風電設備高產的背后,所生產出的設備質量引發業界的憂慮。
“‘搶裝潮’會引起風電產業鏈短期內供不應求。一些開發商為了盡快上項目,可能會向一些不具實力的廠商采購設備,為風電產業埋下安全隱患。”鄒長寧說,風電產業經過這么多年的蓬勃發展,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市場需求對風機設備的質量關注持續提升,對設備商來說,技術門檻不斷提高,國內風機性能和質量水平也在逐漸提高。
有專家分析認為,搶裝行情帶來風電設備需求放量的同時,對于機組性能和技術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國內風機單臺大容量的趨勢越來越明顯,1.5兆瓦和2.5兆瓦風機已成主流機型,而大功率風機對設備部件及組裝技術要求較高,這對金風科技、中材科技等設備龍頭企業的利好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