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第六屆亞洲風能大會暨國際風能設備展覽會在北京舉行,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445家企業展出了行業內的最新產品與技術。新華社記者公磊攝
“風電裝備制造業還沒來得及充分享受春天,就已經感到了寒冬的氣息。”在8日舉行的第六屆亞洲風能大會、中國風電裝備制造業大會上,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一句感性的表白道出了多位行業專家對風電設備制造業未來發展的憂慮。
無序擴張導致的產能過剩,使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正面臨一場嚴酷的市場競爭。專家表示,我國亟待建立健全風電技術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為風電設備質量提供保障,并以此推動市場整合。這也將成為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發展的方向。
超常擴張下的產能過剩
作為最接近商業化的新型可再生能源,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發展速度超乎尋常。來自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已連續五年實現翻番。截至2008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累計約1215.3萬千瓦,提前兩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規劃中2010年風力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的目標,同時超過印度,成為全球第四大風電市場。
風力發電的迅猛擴張給風電設備制造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同時也點燃了企業投身風電設備制造的強烈欲望和堅定信心。張相木向記者提供的信息顯示,我國風電機組制造企業從2004年只有六家快速發展到2008年的70家左右,其中包括國有控股企業27家、民營企業23家,以及近20家中外合資或者外方獨資企業。
“在這70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中,目前只有20家企業有成熟產品下線,其他大部分企業處于建設和產品試用階段。”張相木說。
在張相木看來,到2010年,我國目前這70家風電制造企業的年產能將達到3500萬到4000萬千瓦,而未來10年,風電設備制造業的實際市場需求僅能維持在1000萬到1500萬千瓦之間。“我國風電設備市場將從2008年的供不應求轉為產能嚴重過剩,風電設備制造商將面臨不可避免的激烈競爭。”張相木如此判斷。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則向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字:2009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預計只有800萬到900萬千瓦之間,而目前我國70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前四家,產能就已達到120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