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安徽龍源電力風電有限公司某風電場,記者真切感受到了智慧風場帶來的顛覆性變化。遠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風場維護的技術經理顧杰夫告訴記者,這個風電場2011年建成投運,共安裝了165臺1.5兆瓦風力發電機,截至目前已經安全運行了四年多時間,共計1605天(截至5月30日)。 2014年,該風場正式引入遠景能源的智慧風場管理平臺,到目前為止運行效果良好。
“遠景能源利用2~3年時間研發智慧風場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格林威治平臺,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最終實現了遠程風機的后臺監控和全生命周期管理。”顧杰夫說。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與精益管理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國風電場管理有望步入“精益時代”。
據介紹,遠景能源“格林威治”云平臺,借助與國家高性能計算資源的強強聯合,將超過千萬億次的高性能計算資源引入風力發電行業,并且基于大數據和云服務使之分享到整個風電行業,進而幫助風電投資者有效把控投資風險、優化資產投資。以資產管理為例,智慧風場解決方案通過備件、物料管理、現場管理、工具,以及運行管理、人力資源等關鍵要素,最終實現資產最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該方案還將提供設備故障預警等服務,使用戶在設備發生故障之前及時發現,從而為用戶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
加速“機器換人”
據介紹,目前遠景能源的智慧風場解決方案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接入風電機組近1800臺,龍源、大唐、河北建投等領先的風場開發商已陸續與遠景能源合作。在國外,遠景能源成功贏得了美國大西洋電力公司的項目合同,負責管理一個位于俄克拉荷馬州的300兆瓦風場。
顧杰夫表示,智慧風場解決方案將為用戶帶來諸多利好,首先是大幅減少人力投入。以一個5萬千瓦的風場為例,引入智慧風場解決方案后檢修人員將從原來的4~5人減少到1~2人。同時,通過提供發電量、損失電量等關鍵參數控制,該方案還將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戶使用。
談及未來智慧風場解決方案的升級方向,業內專家指出,除了實現更加精細化的管理,依托大數據的積累實現協同控制尤為重要。可以預見,應用智慧風場解決方案,結合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未來的風電場實現無人值守將不再是“遙遠的夢”。
湘電風能:永磁直驅風電技術的拓荒者
5月26日,記者一行人走進湘電風能的大門,一塊電子倒計時牌格外引人注目,上寫:福建中閩海上風電平海灣項目XE128-5000風機現場交付倒計時107天。
湘電風能副總經理龍辛告訴記者,公司福建海上風電項目訂單是亞洲首份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商業合同,今年10月份計劃交付用戶5兆瓦直驅海上風機10臺。依托長期以來在發電機技術領域的精耕細作,湘電風能已然成為我國永磁直驅風電技術的引領者,今年的市場訂單有望大幅增加。
技術路線之爭
顧名思義,直驅型風機由風葉輪直接驅動發電機的轉子,由于沒有齒輪箱,它比雙饋風力發電機的發電效率更高,備件成本更低,故障率也明顯降低。
談起當初涉足風電領域時的技術路線選擇,龍辛感慨頗多。“之所以在整機技術上選擇直驅的技術路線,是因為湘電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優勢更多。”
湘電集團的前身是湘潭電機廠,成立于1936年,悠久的歷史使得湘電能夠在發電機技術領域實現厚積薄發。湘電集團是中國最早從事風力發電機研發與制造的企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研制出了國內第一臺300千瓦異步風力發電機。2007年,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兆瓦永磁同步風力發電機在湘電成功下線,標志著我國風電裝備制造進入世界先進領域。高起點讓湘電風能選擇直驅風電技術的信心更足。
龍辛告訴記者,當初湘電風能從歐洲引進了直驅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在第一代風機的研制過程中還加入了自己的元素,甚至局部參數優于國外水平。目前湘電風能在湖南、北京和歐洲設立了三大研發中心,集中了世界一流的風電研發人才開展兆瓦級直驅風電機組技術攻關,已經完全掌握了直驅發電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
擯棄了生搬硬套,湘電風能引進與創新同步的技術路線,促使公司逐漸發展成為國內直驅風電技術的引領者。迄今為止,湘電風能研制的能適應各類風況、環境的系列化陸上直驅風機已有超過3000臺在國內實現了可靠運行。此外,公司專門針對海況環境研制的5兆瓦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代表了世界風電技術發展方向。
“公司5兆瓦海上風機的樣機已經在荷蘭風場穩定運行了三年多時間,下半年將為福建海上風電項目提供十臺5兆瓦風機,這份訂單也是亞洲首份5兆瓦海上風機的商業合同。”龍辛說。
記者了解到,湘電風能是“海上風力發電技術與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單位,“國家能源風力發電機研發中心”的主要合作單位,還是科技部風電重大科技專項承擔項目最多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