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會發展將會是大數據的時代,數據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記錄,而是一種能源,一種潛力巨大、影響深遠的能源,為盡快的利用這種能源,華儀風能創建了大數據監控平臺,廣泛采集機組運行數據,建立運行數據庫和風資源數據庫,為機組長期穩定運行和優化升級提供數據依據。”華儀風能有限公司(簡稱“華儀風能”)總經理吳展如是說。
在大數據的前提下,對風電設備的專家診斷系統可以更加完善。而診斷過程是風機發生故障時發出診斷需求、申請診斷,由本地專家診斷進行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遠程診斷,如需遠程診斷,可通過知識庫獲取相關信息,進行人工的輔助分析。在風資源評估等相關領域中,大數據可提高模擬數據和預測結果的可靠性,更有利于設計、安裝、調試、運維風電設備。
大數據與風電設備息息相關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讓風電機組及其設備變得更加智能化。風電機組的智能化,就可以采用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即所有的電氣控 制都由一體化的設計來完成,優點是增加用戶收益,提高可靠性、可用率、電量產出,降低成本。
結合了大數據分析和天氣建模技術的能源電力系統能夠提高風電的可靠性。以往對風資源的預測不夠精準,在風能無法貢獻預期功力時,火電就要作為后備電力。這樣,電網對風電的依賴程度越高,需要建設后備電站的成本就越高。
然而,在大數據分析的幫助下,溫度、氣壓、濕度、降雨量、風向和風力等變量都得到充分考慮,對風電的預測更加精準。
電網調度人員可以提前做好調度安排,也有助于電網消納更多風電。
除了做到更精準的預測,檢測和采集風機的運轉數據、風場的運營數據還有利于風機制造商更好地改善風機的性能,風電場業主在追求風場效益最大化時也離不開大數據。在風電機組智能控制方面,變槳健康診斷、振動監測、葉片健康監測、智能潤滑、智能偏航、智能變槳、智能解纜、智能測試都是風機智能發展的方向。
“大數據在風電領域的應用前景看起來很美,但當前存在的問題是,將風機、風場的數據匯集起來并非易事。這些數據分散在風機制造商、風場業主、系統運營商和運維服務商等多個環節手中,他們能從這些數據中得到利益卻無法做到合理分配,所以有些利益相關方寧愿不分享這些數據。”吳展介紹說。
別讓大數據“看起來很美”
事實上,知識產權問題是大數據與風電機組結合的最大“攔路虎”。如果多家風機制造商都公開風機的設計數據,通過交流和分享,風機的設計會有所改善,性能會不斷提高。但出于商業競爭考慮,風機制造商往往將這些數據視為商業機密不愿公開。而風場業主收集和保存的風電運行數據不但有助于他們做出更好的業務決策,也有利于第三方運維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但在實際情況是,運維商卻很難得到這些數據。
無獨有偶,國務院日前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指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大力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臺整合,消除信息孤島,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增強政府公信力,引導社 會發展,服務公眾企業;以企業為主體,營造寬松公平環境,加大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力度,著力推進數據匯集和發掘,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創新應用,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完善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科學規范利用大數據,切實保障數據安全。
為此,相關部門將明確七個方面政策機制。一是建立國家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統籌協調機制。二是加快法規制度建設,積極研究數據開放、保護等方面制度。三是健全市場發展機制,鼓勵政府與企業、社會機構開展合作。四是建立標準規范體系,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工作。五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推動建設一批國際領先的重大示范工程。六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七是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國際合作機制。
“風電行業的意義在于向終端消費者提供更穩定、更清潔、更廉價的電力,這是行業存在合理性的根據,也是業界努力的方向。共建并分享運營數據,進而激發這些數據的全部潛力才是風電行業迎接大數據時代的應有姿態。”吳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