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我們開始從“十二五”走向“十三五”,風電也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成為第3個達到1億千瓦的發電類型。盡管國家政策不斷向清潔能源傾斜,但我國棄風限電的現象卻仍舊頻現,電價調整、風電消納等問題都給風電行業帶來一定的阻力。
上網電價調整吹響號角 風電消納難題成時下難關
截至今年6月,我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10553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同比增長27.6%,提前完成風電“十二五”規劃目標。隨著又一個新的“五年規劃”呼之欲出,業內分析認為,不同于主推規模化發展的“十二五”,“十三五”期間的風電除了將迎來進一步調高的規劃目標,解決消納瓶頸、提升能源效率的任務也變得更為緊迫。
業內預計,“十三五”規劃展望的2020年風電2億千瓦目標將會上調至2.5億-2.8億千瓦。“十三五”是我國關鍵的轉型期,經濟轉入新常態,能源也將轉入新常態。在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看來,未來五年,要切實落實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戰略部署,就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要對能源生產、消費、體制、技術發展等領域開啟根本性轉變。
近日,一份由國家發改委下發,全稱為“《關于完善陸上風電、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討論稿)”的文件在新能源行業的朋友圈里持續發酵。這份文件可能事關千萬新能源企業的生死;也會影響到大量從業者的飯碗。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一位研究員表示:這次風電調價幅度太大了,比較意外,去年剛調整過一次,現在不應該調整。棄風限電的問題沒有解決,現在就調整有些過于倉促。
而中國風能協會的一位觀察人士則肯定了“討論稿”的策略:“和往年相比,這次電價調整有進步的地方,逐年降價,有一個規劃,沒有搞突然襲擊,給了大家一個心理預期。但在價格調整幅度和節奏上,還需要再斟酌。我認為5年下調1毛比較合適,今明兩年可以少將一點,1分錢比較合適,后幾年可以多降一點。”
從相關人士處獲得的消息顯示,風力發電分為四個資源區:一類資源區可能從現有的0.49元每千瓦時(下同),于2016年至2020年逐步下調至0.47元、0.45元、0.43元、0.41元和0.38元。該資源區包括了內蒙古自治區除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以外其他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克拉瑪依市和石河子市。
事實上,經歷過去數年殘酷的產業教訓和洗禮,政策制定方及企業都已有更大的進步。比如,明確為市場劃出了電價變動的時間分界線,給行業及企業有預期和心理準備的時間;同時通過不同資源區下降幅度不同,鼓勵在消納好的三類地區建設更多電站,抑制西部等消納較差地區的投資沖動。
過去的5年是電力行業不平凡的5年。在這5年中,我國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一大電力強國,電力結構和質量進一步優化升級,新的電力體制改革拉開大幕,發展方式在實踐中不斷進步。早在今年2月,我國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就已經達到10004萬千瓦,持續3年領跑全球,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達到1億千瓦的國家。進入“十三五”之后,棄風問題,風電消納問題,上網電價調整問題等,都將成為風電行業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逐一克服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