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的2016能源˙綠色發展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鄭柵潔表示,轉型升級、清潔低碳、靈活智能是現代電力工業的主要方向。
以上目標,要立足在實處,也就是說:要逐漸推進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耗總量的比重,爭取2020年達到15%,2030年達到20%。要實現這一目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實施電能替代工程、大力發展新能源,利用新能源富集地區利用富余電力實施儲能供暖。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電力行業供需形勢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的統計,2012年至2016年1-5月份全國用電量每年增速達5%左右,預計2020年我國全年用電量將達到7萬億瓦時。一方面是我國電力消耗持續增長,另一方面是火力發電為主要污染源的環境狀況持續惡化,在這兩個矛盾之間如何找到平衡點,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這種局勢下,堅持集中與分布式相結合原則發展新能源,審慎出臺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考核制,保證各類電源健康有序發展新開工規模,就顯得迫在眉睫。
實施電能替代工程,最受關注的莫過于風電行業。
政策特別指出,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目標為2015 年全國風電規劃裝機 9000 萬 KW(含海上風電500 萬 KW),2020 年全國風電規劃裝機 1.5 億 KW(含海上風電 3000 萬 KW)。而全球風能理事會所做的分析,更是預計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將會在 2015 年達到 1.3億 kW,2020 年達到 2.5 億 kW,2030 年超過 5 億 kW。因此我國國內市場依然是全球風機發電機(組)最主要的需求市場之一,國家對風電特許權項目地設備國產化率的強制要求(國產化率要達 70%),使得國產風電機組擁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早在去年,電力改革政策文件就專門強調允許社會資本成立售電公司,允許以多種形式發展我國電力市場,這就為廣大的民間資本找到了一條新的投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