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舉行的“全球智庫峰會”分論壇上,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表示,今后中國政府將從四個方面促進外商直接投資(FDI)的穩定發展,包括鼓勵外資投向新能源、先進制造業等。
據稱,在過去四年,外資巨頭主要涉足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市場,現在它們向第二代生物燃料技術以及節能技術市場邁進。
事實上,能源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血液,過去兩年能源價格的暴漲及日趨惡劣的環境形勢,已讓人們意識到,大力發展新能源將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之匙。就當前來說,發展新能源已被許多國家寄予拉動經濟走出低迷的期望。
然而,有關專家指出,目前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尚不理想,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系列問題和障礙。因此,在新能源產業尚處起步階段時,除了國家科研投入和資金支持外,還需在政策和法規上傾斜,這樣才能培育出健康的新能源市場。
外資爭食
新能源蛋糕
今年5月31日,上海市公布《上海推進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行動方案(2009-2012年)》,把發展重點首先放在核電、風電、新能源汽車及太陽能等五大新興產業技術上。
在此之前,德國巨頭西門子就已經搶先進入,在上海臨港新城產業區內開工建設中國最大的風電設備生產企業。
西門子風電項目首期投資額約為1億歐元。其中,已注冊成立了西門子風力發電葉片(上海)有限上市公司,總投資額為6400萬歐元,注冊資本為2500萬歐元,負責生產、安裝風力發電設備配套的葉片、機械件、電氣件和液壓件及其配套零部件。
另外,西門子上市公司還在臨港注冊成立西門子風力發電機艙(上海)有限上市公司,一期投資1200萬歐元,注冊資本為500萬歐元,該項目將與葉片項目同地塊同時運營;風電機艙制造項目二期將增資3500萬歐元。
從數年前開始,諸多外資巨頭已經在暗中尋找新能源的產品,而風電設備便是其中的大熱門。全球風電設備制造商“聞風而動”,紛紛加快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