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世界能源署預計,中國即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2012年以后,中國可能須承擔碳減排義務,遭受的經濟和國際輿論壓力必然大為增加。
事實上,政府也在各個層面大力扶持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國際金融危機加劇以后,國務院開始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可再生能源再次成為扶持的重點:“建立健全煤炭等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發展可再生能源”。而近日業界也流行一個新的猜測:國家發改委將把2020年風電總裝機規劃由30GW(千萬千瓦)調高至100GW。
其實,規劃并非最重要的預測依據,即使是100GW的目標也可能再次提前實現。國家發改委在2007年9月公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風電裝機至2010年達到5GW,可是僅3個月后實際裝機容量就達到了6GW。
相比而言,對政策方向和力度的把握更為重要。在全世界范圍內,政府的立場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作用至關重要。從不斷出臺的實質性政策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對可再生能源問題的戰略眼光。
2007年,國家發改委對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規定了強制性份額的目標:到2010年和2020年,大電網覆蓋地區電網總發電量中,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比例分別達到1%和3%以上;權益發電裝機總容量超過5GW的企業所擁有的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權益裝機總容量應分別達到其權益發電裝機總容量的3%和8%以上。而2007年底,風電裝機容量僅占到總裝機容量的0.8%,發電量則只有0.2%(表2)。根據目前的發展狀況判斷,風電裝機容量將超過其他幾種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