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兩年里,業內對度電成本和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的概念說得很多,不管是廠家搞宣傳還是業主做評估,都離不開這類概念,畢竟這是國際通用的經濟性指標,說起來就顯得高大上。

但是,真正到了評估項目的時候,卻很少有人再用這個概念,最終還是要看IRR(財務內部收益率)。顯然,LCOE越低/高,IRR越高/低,但為什么國外那么喜歡用LCOE,而它在國內就顯得水土不服呢?難道也是中國國情?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兩個概念的區別。
LCOE
平準化度電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就是對項目生命周期內的成本和發電量進行平準化后計算得到的發電成本,即生命周期內的成本現值/生命周期內發電量現值。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計算LCOE需要的輸入條件有建設期投資、運營期成本、運營期發電量與給定的折現率等。
IRR
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是指項目投資實際可望達到的收益率。實質上,它是能使項目的凈現值等于零時的折現率。

某個運營期為N年的投資項目的IRR,就相當于這筆投資被分成了N份,分別被存成了1年、2年、……、N年的定期,這些定期存款的利率等于IRR,并且這個利率是復利。
從這個定義上,我們可以看出,由于IRR本身就是折現率,因此計算IRR的輸入條件就成了建設期投資、運營期成本、運營期發電量與給定的電價等。
兩者差別
從以上的區別可以看出LCOE和IRR的差別在于:是否給定上網電價,給定上網電價時可以計算IRR,而未給出/無法給出上網電價時則只能計算LCOE。這個差別就導致了這兩個指標在國內外應用習慣上的不同。
國內風電項目的上網電價為發改委制定的標桿電價,而且已投產/審批時間為節點進行確定,通常為20年不變,因此適用于給定上網電價計算收益率的方法,即更適宜采用IRR指標進行評估。

而國外(以德國為代表)風電項目的上網電價都采用競價上網的方式進行確定,最終電價為“市場結清電價+政府補貼”,因此在前期對項目進行經濟性評估時無法計算IRR,故僅可采用LCOE進行計算。
趨勢
隨著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在一些地區陸續出現了不再沿用標桿電價的情況,未來隨著電改的逐步深入,IRR必將會被LCOE逐步取代。
由于國內目前使用的度電成本通常是COE,即未考慮各種成本和發電量的時間價值,因此計算結果會小于LCOE,應該在表述和對比時提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