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開新篇 都是橫戈馬上行 中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行業2016年經濟運行分析
2016年,世界經濟復蘇依然緩慢且不均衡,國內經濟結構調整持續推進,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中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行業以供給側改革為指引,堅持穩中求進,深入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行業發展呈現諸多亮點,不僅創造了”十三五”時期的良好開局,也為行業實現既定目標壘實了基礎,插上騰飛的羽翼。在建材行業經濟運行總體趨穩但基礎仍較為脆弱的大背景下,中國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行業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2016年行業經濟運行綜述
2016年全行業行業經濟運行總體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主要經濟指標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經濟效益良好,在建材行業中繼續擔負著增長極的重任。其中:
玻璃纖維行業表現相對突出,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1725億元,同比增長6.2%;利潤總額118.6億元,同比增長9.8%。2016年上半年,玻璃纖維增強紗市場供求關系繼續保持適度從緊,產品價格延續了去年的增長勢頭,帶動行業整體利潤水平持續攀升。下半年,受風電市場減速發展的影響,增強紗市場回落,但電子紗市場異軍突起,產品價格大幅攀升,確保行業整體利潤實現快速增長。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行業方面,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1000億元,同比增長8.5%;利潤總額68.3億元,同比增長2.3%。由于受到上游玻纖及樹脂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較快,但因行業自身存在產能分散、同質化競爭問題,原料漲價未能全部傳導至下游,擠壓行業利潤空間,從而導致行業整體利潤水平增速遠遠落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
玻璃纖維行業
1、玻纖紗產量穩中有增
2016年,全行業玻璃纖維紗產量362萬噸,同比增長12.07%。其中:池窯紗產量340萬噸,同比增長11.66%,占玻纖紗總產量的93.92%;坩堝拉絲產量22萬噸。玻纖行業產能增長主要集中于三大池窯企業,受風電、熱塑及覆銅板行業需求的拉動,行業產能利用率提高,產量穩中有增。(2016年玻璃纖維紗產能結構見圖1)
進口量減少,出口量增加
(1)進口數量繼續減少,均價回升
2016年,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口數量19.26萬噸,同比下降17.3%;進口額8.07億美元,同比下降9.1%。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口均價美元4188.36美元/噸,同比增長9.97%。行業進口在產品數量持續減少的基礎上,產品結構持續高端化。其中:
玻璃纖維粗紗進口量2.33萬噸,同比減少59.83%,進口均價857美元/噸,同比降低29.84%
玻璃纖維細紗進口數量1.23萬噸,與去年走勢相同,繼續大幅下降43.32%,平均單價繼續上漲至5165美元/噸。玻璃纖維薄片(巴厘紗)進口量1287噸,較去年大量減少,同比下降41.66%,進口均價6316美元/噸,比去年增長11.67%。(2016年玻纖及制品進口產品結構見圖2)
(2)出口數量增長,貿易順差12.54億美元
2016年玻纖及制品出口數量131.02萬噸,同比增長4.90%;出口額20.6億美元,同比增長0.49%,與去年基本持平;出口均價1572.88美元/噸,同比降低4.14%。貿易順差12.54億美元,同比增長7.82%。此外,巨石集團、重慶國際兩大企業在海外的池窯生產基地運轉逐步進入正軌,海外玻纖紗產量合計達到17.5萬噸。一方面受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回溫影響,另一方面巴黎氣候大會召開和《巴黎協定》的簽署,促使人類不斷尋找減少碳排放的措施和辦法,促使輕質高強纖維復合材料日益受到追捧,帶動國際玻纖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