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源建設確實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從電源結構上講,中國目前的電源仍以火電為主,電源裝機占比達 64%,發電量占比超過 70%。火電的利用小時數在 2010 年之后也在持續下滑,2016 年僅有 4165 小時,創歷史新低。一般認為火電利用小時數提升即可滿足未來電力需求的增長。
2016 年中國電源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993 年以來國內火電利用小時數統計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與此同時,隨著治理空氣污染日益成為決策者的優先目標,控制污染物的源頭成為必然的政策選擇。煤炭作為空氣污染的主要源頭,其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必然面臨著被清潔能源取代。縱覽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變化,可以發現 GDP 增速下降時也正是煤炭占比降低的時候,這是因為經濟一旦回暖,能源需求上升,火電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基荷電源。因此,當前的過剩局面也正是我們進一步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的絕佳時機。
燃煤發電是大氣污染物的最重要來源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GDP 高速增長帶動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占比提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電力過剩并非風電利用水平的關鍵,其替代品收益率的高低才是決定因素。2015 年下半年起“三北”地區風電利用水平再度大幅下滑,甘肅、新疆等省份棄風率一度高達 50%。然而在此期間,國內棄風率最高的六個省份(新疆、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火電發電小時數卻逆勢上揚,與此同時,動力煤的價格則跌落至近年來的谷底,由于燃料成本占火電成本的 60%以上,因此火電的收益率大幅上升,從而擠占了風電的利用空間。隨著動力煤價格在 2016 年下半年止跌回升,風電的利用水平也穩步回暖。
2015H2-2016H1 棄風省份火電利用水平逆勢上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動力煤價格在 2015H2-2016H1 達到近年底部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