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近日公布了 《2017年上半年風電并網運行情況》(以下簡稱《運行情況》)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風電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的勢頭,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601萬千瓦,截至6月底,累計并網容量達到1.54億千瓦,同比增長12%。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我國多省份棄風情況得到明顯好轉。風電棄風電量235億千瓦時,比去年同期減少91億千瓦時,風電產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風電建設掛擋提速
相較于“十二五”期間的以資源為導向大基地建設的發展模式,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對風電建設布局將整體建設布局從“三北”地區轉向消納能力較好且不限電的中東部和南方地區。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中東部和南方地區新增風電裝機(含海上風電)4700萬千瓦以上,占據全國新增裝機57%,是“十二五”期間占比的約2.5倍。
在利好政策的持續引領下,今年上半年,我國風電發展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勢頭,到6月底累計并網容量達到1.54億千瓦,其中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占比上升至24%,“三北”地區占比下降至76%。
具體從新增裝機情況來說,今年上半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601萬千瓦,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占比突破50%,首超“三北”地區。
就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來說,上半年,全國風電發電量149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平均利用小時數984小時,同比增加67小時。云南、四川和福建分別達到1592小時、1498小時和1225小時,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風電開發布局在進一步優化的同時,業內專家提醒,與“三北”地區相比,中東部和 南方地區在風資源、局部地形、開發成本和氣候等方面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文忠在早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低風速開發地區地形條件復雜,大大增加了項目建設的不確定性。風能資源分布也不均衡,對大規模開發造成了影響。另外,我國南方地區氣象災害多,存在覆冰、雷擊等災害,這些問題無疑增加了開發的難度,同時也給風電開發商和風電機組制造商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要求。
丹麥能源咨詢機構MAKEConsulting中國風電市場分析師李小楊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在李小楊看來,中東部及南部地區大部分省市的風資源條件非常有限,施工難度大且造價高。在目前電價相對較高且沒有限電的情況下,項目收益率勉強維持在6%~8%左右。但隨著電價進一步下降以及已經逐步出現的棄風限電征兆,部分省市的內部項目收益率甚至會跌破4%,盈利情況欠佳。
“中東部及南部地區若想保持持續性的發展,需要加強風資源選址的合理性,避免盲目投資。另外,進一步控制造價并提高風機的可靠性,從而保證一定的項目收益來支撐長期的發展。”李小楊進一步表示。
多個省份棄風限電形勢得到有效改善
今年上半年,除了風電開發建設布局進一步得到優化之外,《運行情況》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部分棄風限電嚴重的地區形勢均有所好轉,棄風量為235億千瓦時,同比減少91億千瓦時。
以吉林省為例,根據國家能源局早前發布的 《2017年一季度風電運行情況》顯示,該省今年一季度棄風電量為11億千瓦時,棄風率位居全國首位,達到44%。而從此次《運行情況》可以看出,該省棄風率為24%,有了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