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HE披露的10-K文件顯示,運營和建設中的發電能力包括38%的風能和太陽能、32%的天然氣、24%的煤炭、5%的水電和地熱以及1%的核能及其他發電能力。
巴菲特持續布局可再生能源的另一個原因或許是,美國政府對清潔能源的刺激政策。2021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項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法案,其中將資助730億美元用于部署可再生能源。
據《2030年美國電力市場展望,2021年更新——市場趨勢、法規和競爭格局》的報告,美國在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19%,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大幅增加至48.4%。該報告指出,美國政府推出的優惠政策將繼續推動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特別是光伏和風電行業。
有投資者評論稱,巴菲特對風電、光伏的投資,預示著風電、光伏所代表的清潔能源依然是未來的大趨勢,或許能給持續調整的A股風電、光伏賽道帶來一些積極信號。
A股萬億賽道突然熄火
在2021年,風電、光伏兩大賽道在A股可謂炙手可熱,誕生了一大批牛股。然而,2022年以來,風電、光伏賽道突然就“不香了”,遭到資金的持續拋售。
1月20日,光伏、風電板塊再度遭遇大跌,光伏指數大跌2.48%,風電指數跌0.62%。自去年12月以來,A股的光伏指數、風電指數便開始走弱,累計跌幅分別達19.8%、20%。
具體到個股而言,隆基股份的最新收盤價為78.2元,相比去年11月的高點累計跌幅超24%,陽光電源的累計跌幅達31.7%,金風科技的收盤價相比最高點的跌幅亦超過28.6%。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2022年以來,A股的光伏、風電板塊的所有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累計蒸發已接近5000億元。
其實,復盤2022年以來的消息面,A股的風電、光伏板塊并未遭受到明顯的利空消息。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新年以來的股價回調,更多是對前期股價過快上漲的一次估值修復,也有部分機構在開年后,進行了調倉換股。
1月20日,券商中國記者獲悉,有保險業資管人士透露,當天首次看到有機構大調倉,調倉方向是大藍籌,截至當天上午收盤,上證50ETF大漲1.7%,但A股整體跌多漲少。
研究機構認為,新能源仍是優質的賽道,只是隨著板塊整體估值被推高,賽道逐步出現分化,需要去鑒別優質企業。一些細分賽道仍然有望繼續享受紅利,而另一些領域則面臨盈利增長難以跟上困境。在新的一年伊始市場資金重新進行布局的過程中,市場勢必對整體新能源板塊進行重新審視,優中選優。
未來還有機會?
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風電裝機容量是全球最大。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中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突破3億千瓦大關,較2016年底實現翻番,是2020年底歐盟風電總裝機的1.4倍,是美國的2.6倍,連續12年穩居全球第一。
展望風電、光伏賽道的未來,自然離不開“碳中和”的時代背景。
在碳中和的規劃目標下,若要滿足未來新增的電力需求,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預計2050年全球電力消費中約有86%的電力來自非化石能源,意味著未來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平均年度新增裝機規模需達到700GW,是2019年新增裝機容量的4倍。
其中,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被寄予厚望。相比風力發電,光伏技術迭代更快,降本能力也更強。據IRENA測算,過去十年間,全球光伏發電成本累計下降了82%,且隨著硅片、電池片等技術的提升,未來太陽能光伏的發電成本有望繼續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