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網友在互聯網上曝光了航空工業成飛集團正在擴建新廠房。與此同時,國內招標網站上也驚現航空工業沈飛集團的新建廠房招標公告。
這些跡象無不表明,成飛與沈飛都在進行大規模的產能擴充的準備工作。而這一系列準備的背后,很可能標志著解放軍的五代機產量有望在不遠的未來達到一個新的峰值,在年產五代機數量上趕超美國。屆時殲20和殲35數量破千,已經用不了幾年時間
成飛集團廠房
這并非不可能。要知道早在2022年,美國國內的相關情報機構與智庫就曾表示過殲-20戰斗機的總產量就已經超過150架,并在年產量上突破了50架大關。而這也意味著即便成飛集團的年產量毫無變化,等到了2023年,殲-20的總產量將達到200架及以上,超過只有187架量產型號的F-22,成為世界上數量第二多的隱身戰斗機。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直到2020年時許多美國情報機構還曾表示過,從他們所收集的情報以及公開信息渠道中播報的解放軍航空兵部隊換裝殲-20的情況來看,殲-20戰斗機的年產量還只有十幾二十架,需要6-7年時間才有機會在總產量上超過F-22。
【剛剛下線的殲-20與殲-10C】
最近幾年里,五角大樓方面會一直在公開場合宣傳“臺海局勢將在2027年迎來重大時間節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在許多美軍領導層看來,解放軍至少需要準備與F-22相同數量的殲-20,才有可能發起統一之戰。而在國內情報機構已經得出了殲-20還需要6-7年時間才能在數量上趕超F-22的情況下,2027年自然就成為了美軍領導層自認為的“關鍵節點”。
畢竟,在F-35戰斗機年產量已經破百、總產量破千的當下,縱使其中一半的F-35都要出口給盟友國家,美軍也完全有能力在2027年前在中國周邊部署超過200架F-35戰斗機。再配合日韓澳等盟友國家的F-35,亞太地區的F-35總數大概率會達到驚人的500架。
【F-35戰斗機的生產線】
屆時就算解放軍擁有近200架殲-20且殲-20的單機性能優于F-35,也是雙拳難敵四手,無法在空戰中取得優勢。
然而遺憾的是,無論是美國國內的情報機構還是五角大樓自己,都錯估了中國的工業潛力。
因為就在美國國內仍然有不少人相信殲-20的產量不會有明顯提升,美國依舊可以憑借自身在F-35項目上的強大產能,在未來的亞太戰局中對解放軍形成壓倒優勢時。成飛集團已經開始在有組織的提高殲-20產能,并興建新的裝配廠房為后續的進一步擴產進行著準備。
【殲-20戰斗機編隊】
根據我們的老朋友英國的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預測,新廠房將讓成飛的殲-20生產能力提高到年產100架或更高。
盡管與美國最高134架F-35的年產量記錄相比,成飛仍然略遜一籌。但在洛馬需要將總產能的一半交由盟友,且美國海空軍部隊都在縮減F-35戰斗機的采購數量的情況下。解放軍隱身戰斗機的凈增長數量完全有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反超美國。
更何況,除了專門生產殲-20的成飛集團外,解放軍還有著沈飛這一全國最大的重型戰機生產廠。雖然截至目前為止,沈飛仍然只承擔著殲-15、殲-16等解放軍海空航空兵部隊核心重型戰斗機的生產任務,并沒有量產隱身戰斗機的計劃。
但這并不意味著未來的沈飛不會量產隱身戰斗機。畢竟,隨著殲-35隱身艦載戰斗機項目已經推進到了原型機階段,距離殲-35進入部隊進行小規模量產試裝的日子也僅有一步之遙。
【殲-35戰斗機原型機】
如果殲-35能夠滿足部隊需求并正式進入量產狀態的話。那么中國就將和美國一樣,成為世界上唯二兩個同時生產裝備2種型號隱身戰斗機的國家。航空工業的隱身機產能也將在雙管齊下的生產模式下迎來進一步提升,甚至是翻倍。
屆時,解放軍航空兵部隊的隱身戰斗機機隊就將在殲-20與殲35的共同支持下迎來飛速發展。縱使彼時的美國能夠將F-35戰斗機上百架的產能全部挪為己用,也難以在產能數量上反超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成飛與沈飛都在積極擴充生產線,為未來的隱身機擴產做準備,但這并不代表那些非隱身戰斗機的生產份額會被擠占。
因為不同戰機的生產裝配線是完全不同的,無法承擔另一型戰機的裝配工作。同時,解放軍以及外國客戶對于非隱身戰斗機的需求也是客觀存在的,不然殲-16戰斗機也不會比殲-20還多。
【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戰斗機】
因此,在成飛抓緊擴建新廠房,提高殲-20產量時,他們也在將殲-10C戰斗機的生產能力轉移給貴飛。確保在本廠產能因擴產殲-20而不足時,殲-10C能夠在貴飛或是其他飛機制造廠繼續維持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