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的高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風機,一望無際,可曾想到,昔日令人生厭的狂風,今日成了滾滾的財源;在河西走廊西端,行駛在沙漠戈壁中的高速公路上,不時看到荒漠中矗立的銀色風車,可曾想到,昔日令人生畏的百里風區,已變得像沙漠綠洲那樣使人向往。
在“三北”的荒漠草原,貧瘠的土地和狂風肆虐的天氣,曾使人看不到經濟發展的前途,而如今卻因風電而改變。高空中隨風旋轉的風力發電機,生產出源源不斷的電流,為我們帶來了能源,帶來了財富,帶來了發展的希望。
風電的發展,經歷了長久的磨煉,艱辛的探索,今天風電的初步成就,也讓我們體會到新的發展動力,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國風電經歷了
長期探索和實踐
我國是最早利用風能的國家,風車提水、乘帆遠航,很早就是普遍使用的技術。建國初期,為解決分散居住農牧民的用電問題,國家大力支持小型風力發電機的研制和推廣應用,經過幾十年發展,小風電不僅解決了大量偏僻農牧民家庭供電問題,而且逐步進入城市照明等領域,成為現代化電力體系的重要補充能源。目前,全國總計使用的小風力發電機有25萬臺,總發電容量約3萬千瓦。我國企業開發了多種型式的小風力發電機,以及風光互補、風柴油互補等多種發電方式,還有許多企業的產品出口國外,小風力發電機已是國具有一定優勢的特色產業。
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兩次石油危機,敲響了能源資源枯竭的警鐘。風力發電作為不消耗資源的新發電技術,得到了人們的青睞,風力發電機逐漸由小變大,進入能源發展的行列,歷經30年的發展,已成為規?;峁╇娏Φ男履茉?。
1986年,我國在山東榮成安裝了2臺55千瓦并網風電機組,隨后福建平潭4臺200千瓦機組并網發電,在新疆達坂城建設了1萬千瓦規模的示范風電場,從此啟動了我國大型風電發展的歷程。但是,在隨后的十多年時間內,自主研發技術進展緩慢,主要依靠進口設備建設風電場。外國風電設備價格高,風電項目的造價高,風電價格居高難下。不論是大量采購外國的高價設備,還是讓用戶負擔高價風電,都使我們感到難以承受。曾幾何時,外國公司在我國銷售風電機組的價格比歐美市場要高出30%以上,我國風電場的平均電價在每千瓦時1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2元,而同期煤電價格在有些地區還不到0.2元??上攵?,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怎么能大規模發展風電?
一層層的困難,一次次的教訓,使我們認識到,依靠進口外國高價機組,換不來我國風電產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