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爭搶風中的“鈔票”
達茂旗位于包頭東北100公里,一座塞外普普通通的縣級小城,除了上世紀60年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玉榮的事跡,這里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無休無止的風,當地人用“一年兩場風,一場六個月。”來形容達茂旗多風的天氣。而讓當地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幾年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的許多人紛紛涌到這里,瞄上了在他們看來再稀松平常不過的大風。在過去短短的四年中,已經有國內外的十多家企業在達茂旗砸下了近100億元人民幣,大興土木建造風電場。這些企業中許多大有來頭,國電、華電華能、大唐 、中電投、 國內五家最大的電力集團悉數在這里安營扎寨。
內蒙古包頭市達茂聯合旗人民政府旗長寶音德力格爾告訴記者: “從04年以來,先后到目前為止,有18家以我們國家五大電力為主,也有一些其它主體一共有18家在我們達茂旗在不同程度的開展前期工作。現在簽約的風電項目呢,將近有200萬千瓦。已經落地在建設的有95萬千瓦。已經建成的現在已經達到40萬千瓦。”
在已經建成的40萬千瓦中,齊來生的一家企業就占據一半的份額——20萬千瓦,這20萬千瓦的電力足可以滿足一個縣的用電量。齊來生的企業隸屬于國電企業,雖然不是第一家來達茂旗投資風電的,但后來居上發展勢頭非常迅猛,目前已經投入了20億元的資金。龍源包頭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齊來生說“這個風廠是我們龍源公司2007年8月16號開工建設的。到今年4月13號130臺風機是全部建設并網完成的。”
2004年以來,達茂旗旗政府在1.8萬平方公里轄區中,重點規劃了五個風電場,規劃面積達2800平方公里,達茂旗計劃在 “十二五”期間建立600萬千瓦的風電場, 相當于三峽水電站總發電量的1/3。在我國26個省區的風能資源中,大約有32億千瓦裝機容量可供開發,而內蒙古可供開發的風能達14.6億千瓦。
這一數據意味著,內蒙古的風能資源可開發量,約占全國的一半,巨大的資源使內蒙從東到西成為了風能投資的熱土。在內蒙東部的通遼市人們也感受到了這份火熱。內蒙通遼市科左中旗人民政府副旗長褚貴才:“我們科左中旗風電企業應該說從2005年開始做前期工作,測風,做項目的前期工作,真正開發建設是從2007年開始,第一家公司是國華公司,國華投資公司,到我們這兒來投資建廠,目前已有10萬千瓦,國華公司已有10萬千瓦投產運營。”
科左中旗,在區域劃分上屬于內蒙古自治區,地理位置在科爾沁大草原,是清代有名的孝莊皇后的故里,盛產玉米。內蒙通遼市科左中旗人民政府副旗長褚貴才說:“左中的風資源優勢應該說,在我們內蒙不算是最好的,但是在國家綜合評價之后呢,屬于三類風廠,屬于可以開發,優先開發這樣一個,前不久,內蒙發改委,做出了自治區風電的中長期規劃,在蒙東地區規劃了千萬級風電發展規劃,我們科左中旗也在其中,占了兩個百萬基地。”
在內蒙察右中旗輝騰錫勒的草原上,幾千臺風機平地而起,矗立在風中,綿延十幾公里,猶如風機的露天博物館,這里的風機大小不同,產地不同,云集了不同國家的產品,在草原上形成一道亮麗的景觀。輝騰錫勒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錫林以南,這里的風能穩定性強,持續性好,品質高,是建設風電場理想的場所,得天獨厚的條件使風電資本對這里趨之若鶩,那么眼前這片蔚為壯觀的風機所蘊含的電能有多大呢?
“我手里是一個40瓦的燈泡,就說你們這一臺風機,如果轉一個小時,能讓這個40瓦的燈泡就說照亮的話,亮多少年?”工作人員:“如果機組達到額定風速的情況下,機組運行一個小時可以發1500度電。以這個40瓦燈泡為例,如果在額定風速1500度電的話,它可以持續發亮四萬五千個小時左右。”這一個風機轉一個小時,就可以使一個40瓦的燈泡不停地亮上4年,眼前這幾千臺風機,規模已達685萬千瓦,如果每臺風機都能正常運轉發電,可以提供4個200萬人中等城市一年的用電量,現在這個風場成為全自治區最大的風力發電場,居全國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