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軍說,風電外送的關鍵是區外電網接納能力的問題,內蒙古是區域電網,風電出了內蒙就要依靠國家電網,而如何協調國家電網和地方電網之間的關系,這是他們鞭長莫及的。風資源在內蒙,但用電大戶在東部沿海地區,一個是有電發不出去,一個是想用電卻用不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把電場建設和電網建設同步重視起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說:“但是對于內蒙這些地方,像甘肅他需要大規模的新建電網。這個投入比較大,所以國家電網公司和像內蒙古的這個北方電網他應該做一些呼應,就是國家在考慮這些的問題,包括中央財政,特別是在考慮到不僅是風力發電將來還要發展太陽能發電,都需要這種電網的支持,在電價方面,特別是電網的延伸和電網的補償方面,應該進一步研究如何去補償電網,過去是由于它比較少,就是電網先備起來吧,我們現在規模比較大,每年1000萬千瓦,這不是一個小數字,這是很大的數字,10年就是1億千瓦。那么1億千瓦這么一個大的量就靠電網企業,他自然這種背已經是不夠了,就是必須有一些特殊的政策。“
李俊峰所謂“特殊政策”就是要運用經濟的杠桿解決電網建設的滯后問題,他認為,近年來國內風電之所以取得高速發展,主要得益于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而在電網建設方面的政策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李俊峰說:“這塊我就是我剛才說的政策,好多東西有許許多多的政策不夠完美,不夠完善的地方之一。就是說在國家電網和地方電網兼顧兩者的利益方面,我們還需要一些更協調,更和諧的一些措施,比如說,在國家財政部也好,發改委也好,在頒布這種收購電(音)規定的時候,提出50公里補一分錢,100公里以內補兩分錢,100公里以上補三分錢。這個就是對某些地區是可以適用。”
除了電網的瓶頸問題,一些地方還不愿意接收風電的原因風電和火電相比,發電受自然條件的限制較多,發電量穩定性不能保障,會給電網造成完全隱患,而多年研究國外風電的李燕認為,風電發電的穩定性確實要比火電差一些,但并非不能解決,這從一些國家的經驗上已經得到了驗證。李燕說: “我覺得上網的問題其實國外可能就沒有這么大的問題,因為國外,比如去荷蘭,我上個月去荷蘭,看到他們,比如在比較較近市區的地方,本來荷蘭就不是一個很大的國家,相對中國來說,荷蘭是個很小的國家,但是在各個地方,他們可能都有這些風能的,你可以看到風發電的那些風車。所以可以上網這塊,供應量可以連續地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截至目前,風電在我國整個用電量中只占到了1.1%,而歐洲一些國家風電在整個用電量中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5%左右,但風電并沒有影響整個電網的用電安全,這些國家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鑒。李俊峰說:“你去西班牙,或者是看地圖也看得見他和歐洲大陸連接不是很強,電網連接也不是很強。他能做到適應20%幾這個風力發電的裝機,這個經驗應該值得我們借鑒。包括美國也一樣,美國他大部分風電在中部,中部和北部。但是他的電力負荷在兩個海岸,東海岸和西海岸他也是上千公里要輸送也要這么消化,這些我們希望和這些國家在交流經驗,我們準備和國家電網做一個研究項目,就是研究一下國外特別是美國,特別是西班牙,他們大規模并網的經驗。”
除了東部沿海區域外,我國的風電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而這些地區大多屬于欠發達地區,當這些地方的人們看著一臺臺高大的風機從他們的家鄉拔地而起的時候,他們都希望眼前呼呼作響的風車也能夠給他們帶來滾滾的財源,改變他們的生活,而事實又是什么樣呢?
四、被忽略的地方利益?
在內蒙古采訪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觀,一邊是巨大的風葉在轉動,一邊是小小的風車在快速地旋轉。道日納是達茂旗的一個牧民,2002年買了一臺300瓦的小風車,別看這個小不點,卻讓他的家告別了黑暗,自從家里有了這架小風車,全家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記者:“這個是幾瓦的燈泡?”內蒙古包頭市達茂聯合旗百鎮巴音敖包二隊道日納:“這個是8瓦的。洗衣機那不是嗎?”記者:“這個是吧?都可以帶起來是吧?這個是幾瓦的?”道日納:“200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