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件
在中美貿易拉鋸戰背景下召開的第20屆中美商貿聯委會在禽肉貿易設限、中國赴美旅游管制、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開放中國風能設備市場等備受關注的領域達成了共識。中國方面在會議上表示同意考慮取消風電設備特許權投標的國產化要求。
評 論
從2003年開始,發改委開始推進“風電特許權”項目,2005年正式要求特許權項目設備國產化率為70%。特許權項目的實施,為中國風電裝機容量自2005年以來連續翻番起到了關鍵作用,更扶持了國內風電設備廠商,從而使近年來國產份額達到很高水平。特許權項目涉及的開發規模較大,是國內風電設備行業最高階平臺。
通過這些年來的發展,風電成本得以有效下降,國產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否能真正與外資一爭高下尚未可知。
特許權國產化率要求長期受到外資廠商的抱怨,被其認為是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即指WTO 2004“不鼓勵采用任何方法為本國產品提供不公平的優惠待遇”。因此取消特許權國產設備的要求,緩解貿易磨擦,松開扶持之手也只是個時間問題。
在全國風電設備產能整體已過剩的形勢下(關于產能過剩的分析,請見相關深度報告),盡管國內風電設備廠商仍具備一定的價格優勢,但是,如果更多的有實力和信心的外資廠商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擴展力度,競爭可能會更嚴峻。
另一方面,受限于缺乏國際認可的優良運行記錄,與歐美客戶的廣泛聯系,以及部分產品技術尚未完善,因此國產風電設備短期內大批量出口也并不現實。
強制市場份額的直接政策一旦取消,全面競爭將不可避免,國內風電設備公司市場份額將有可能從高點下滑。越早一步能實質性邁出海外的公司,對特許權項目份額依賴不大的公司,受到的負面影響可能較小。我們相對看好攻守兼備的金風科技和剛剛突入特許權項目的湘電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