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有余,新一輪電價調整方案落地。
11月19日下午3時許,國家發改委宣布,自本月20日起調整,全國非民用電價每度平均提高2.8分錢,暫不調整居民電價。這個提價幅度超過了之前的所有預期。
此次調整的電價是銷售電價,也就是供電局向用戶方提供的電價,而不是發電企業向供電公司提供的上網電價。
而“上網電價”則按照各地區電廠盈利情況“有升有降”:陜西、甘肅等10個省區市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適當提高,而浙江、上海和江蘇等7個省區市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將適當下調。
值得注意的是,推進電價改革在此次調價方案中得以體現。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地研究階梯電價改革方案,居民用電分檔電價,對基本電量保持較低電量,用電越高、價格越高。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擬將居民用電分為三檔:保證基本生活需求用電、正常家庭生活用電和奢侈型用電,其中,保證基本生活需求用電擬規劃87度,這一標準為目前全國居民生活用電平均數字。據本報了解,隨著各省區將區域內居民用電情況研究并上報初步方案,“階梯電價方案有望在半年內最終出臺。”一位熟悉情況的電力系統人士告訴本報。
申銀萬國[3.98 0.51%]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這次調整的主要是非民用電價,對于居民消費價格(CPI)會有間接影響,但對工業品生產價格(PPI)會有直接影響。而按照之前的規律表明,PPI一般會在6-9個月后對CPI產生拉動作用。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電價調整是近期能源產品和公共服務價格調整的又一“綠色信號燈”成品油價格11個月來5次上調、3次下調后創歷史新高,各地水價調整聽證會頻頻,天然氣價格上調因近期大范圍“停氣”而箭在弦上今年8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近期能源資源產品價格改革進展》正步步落地。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這一方面是補歷史欠賬,一方面是因為高層認為現在是能源資源價格調整的時間窗口——經濟內生增長初現,現實通脹壓力暫無。
細算2.8分錢
“此次電價調整最主要是理順去年上調上網電價而未調銷售電價存在的問題,扭轉電網企業虧損局面。”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